广东农业农村经济稳中向好 上半年增加值1311亿元
8月28日,广东省农业厅召开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分析视频会议,贯彻落实全国农业厅局长座谈会和全省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以及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全面分析当前广东省农业农村经济形势,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努力确保顺利完成全年农业农村工作各项任务。郑伟仪厅长出席会议并作讲话,在家厅领导及各处室主要负责人出席了会议,各地市农业局、兽医局主要负责人在分会场收看了会议。
全省农业农村经济稳中向好
今年上半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41亿元,增加值1311亿元,同比(下同)分别增长2.3%、2.7%。
粮食生产保持稳定。今年春收粮食产量108万吨,增长0.8%。全省春播总面积3163万亩,增加18万亩,其中早稻播种面积1339万亩,减少1.3%。预计早稻总产量522.5万吨,增长0.2%。全省晚稻栽插面积1497万亩,进度明显快于去年同期。
大宗经济作物普遍增产。全省春收蔬菜总产量1152万吨、增加47万吨,春种蔬菜585万亩、增加15万亩。园林水果总产量537万吨,增长4.8%。春种花生总产量68万吨,增加1.15万吨。甘蔗种植面积251万亩,受台风及蔗价下跌影响,预计产量略减。上半年春收作物价格涨幅较大,蔬菜价格总体呈上升趋势,水果价格上涨10.9%,经济效益较好。
畜牧生产趋稳向好。生猪价格在5月份探底回升,家禽养殖目前已恢复70%。上半年全省肉类总产量200万吨,下降1.3%,其中猪肉137万吨,增长3.5%;禽肉59万吨,下降11.3%。禽蛋产量16万吨,下降2.9%。
农民收入保持增长。上半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93元,增长10.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8%。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3362元,增长11.4%。
农产品出口逆势增长。在全省外贸进出口下滑的背景下,上半年全省农产品(WTO口径农产品+水海产品)进出口总额119亿美元,增长12.2%,其中出口37亿美元,增长4.9%。
全力抓好各项重点工作确保全年目标任务
围绕“一条道路、两大目标、三个基础、四大战略定位”的总体构想,坚持稳增长、抓改革、促发展、保民生不动摇,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强化责任措施落实,着力保市场供给、保产品安全、保农民增收,不折不扣地完成全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目标任务。
狠抓粮食和“菜篮子”生产,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一要抓好晚稻生产。各地要加强晚稻田间管理,分苗情、分时节制定管理措施,指导农民落实田管措施。扎实开展稳粮增产行动,推进万亩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建设和粮食增产模式攻关,加快建设雷州东西洋粮食产业示范区,辐射带动大面积平衡增产。及早谋划冬种生产,大力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努力扩大冬种规模,提高冬种效益。二要稳定“菜篮子”产品生产。继续抓好300家省级“菜篮子”基地的巩固提高,完善基础设施,提升生产能力。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北运菜种植,推进蔬菜标准化生产,新创建一批园艺作物标准园。加强农产品生产和市场信息监测预警,积极做好产销衔接,防止出现季节性、区域性滞销卖难和因灾害性天气引致供给偏紧,确保市场有效供给。
狠抓畜牧业结构调整,推动畜禽生产恢复性增长。在加强300家省重点生猪养殖场建设的基础上,新创建一批省级重点家禽养殖场和重点牛、羊养殖场,发挥重点养殖场稳定产能的骨干作用。大力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抓好国家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建设。结合实施世行贷款项目,推进畜禽养殖污染减排治理,实现粪污综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加快实施政策性家禽养殖保险试点。加快实施广东省草地畜牧业发展总体规划,加快建立优良牧草和草食动物良种育繁推体系,实施好农业部南方草地畜牧业示范项目。
狠抓农业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提高现代农业发展质素。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要在年底前完成2014年建设任务的测量设计。对办事拖拉、不按时限规定完成的单位和人员要进行问责。农业机械化方面,重点研究解决农机购置补贴实施进度偏慢问题,进一步完善补贴操作方式。加快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和山地丘陵特色农机。现代农业示范区方面,3个国家级、8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在构建新型经营体系、创新金融服务、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先行先试、率先突破,发挥示范区探路子、做示范、树标杆的功效。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方面,组织遴选10个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创新团队,加强农业科技攻关和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继续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健全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和人员激励政策。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扶持建设一批“育繁推一体化”农牧种业集团,加强雷州半岛、粤北高标准种子生产基地建设,建立健全种子储备调控制度。农业信息化方面,加快建设农业电子政务、生产调度、应急指挥网络系统和农业信息服务公共平台。各级要整合涉农信息资源,构建统一的农业综合管理平台,加强信息对接,促进上下畅通。
狠抓风险管控,确保食用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产安全。一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要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稳步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深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年活动,加大农药、“瘦肉精”、生鲜乳等专项整治力度,强化执法监管。加快建设省农业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系统,推动各级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农业综合执法队伍,切实提高监管能力。二要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务必高度重视做好各项防疫工作,严防死守,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防止畜牧生产出现大的波动。要突出抓好散养畜禽免疫,确保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强制免疫率达到100%。三是加强农业灾害风险防范。各地要立足抗灾夺丰收,制定完善应急预案,做好物资储备,加强应急值守和灾害预警。市县农业部门要参照省的做法,建立相对稳定的常态化农业救灾复产工作队伍,确保在灾害发生的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切实增强“虫口夺粮”意识,抓好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融合发展,重点加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稻瘟病、病毒病和“两迁”害虫综合防治。加快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进度,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深入推进“平安农机”创建,确保不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狠抓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稳定农村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深刻领会胡春华书记关于“农村土地确权是深化农村改革的基础”的正确判断和“这项工作不在于时间快慢,关键是要彻底”的工作要求,按照保持稳定、确地为主、依法依规、分类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把情况摸得更准、把问题研究得更透、把工作做得更细,速度服从质量,积极稳妥地推进确权登记试点,让改革成果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各级农业部门要以对党、对人民、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担负起牵头作用,既不等待观望,又不操之过急,积极稳妥地推动各项工作开展。
狠抓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构建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体系。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加大培育力度,力争今年新增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80-100家。农民合作社建设要“增量提质”,既要保持一定数量的增长,发展多种类型的合作社,又要加强指导管理,规范合作社运行,提高农户入社率。推进农民合作社“利民工程”,深入实施“政银保”项目,引导农民合作社以产品和产业为纽带开展合作与联合。大力扶持家庭农场发展,省农业厅将组织开展示范家庭农场创建行动,实行各方参与、分级培育。各地按照“政府引导、示范引领、政策扶持、农民自愿、分级培育、规范管理”的原则,加快培育一批市县级示范家庭农场,引导专业大户规范发展成为家庭农场。要在确权登记颁证的基础上,加快完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引导承包土地经营权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狠抓农业对外开放,提升农业交流合作水平。推进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贯彻落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工作部署,积极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到境外投资农业开发,重点开展与东盟等地区的农业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要打好粤台农业合作园区这张牌,进一步深化粤台农业交流合作。各级要继续支持粤台农业合作园区提升建设水平,以这些平台为依托,进一步拓宽粤台农业合作空间、丰富合作内涵。加强区域农业合作,广泛开展农业经贸交流活动,全力办好农业部与省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五届广东现代农业博览会及省农业厅主办的第13届广东种业博览会等展会。
狠抓金融支农,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动力。省政府将于年底召开全省农村金融会议,明确由省农业厅牵头筹备。我厅将认真组织开展调研,各级农业部门要积极参与,抓紧摸清各地农村金融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有关意见建议。要充分发挥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的作用,进一步探索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推动落实与国开银行广东分行、邮政储蓄银行广东分行签订的合作框架协议,增加农业信贷投放量,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业政策性保险要“扩面提标”,即:扩大水稻保险覆盖面,全面铺开花生、玉米、马铃薯、甘蔗、奶牛等五个补充项目保险,推进家禽养殖保险试点;争取提高保费补贴标准,提升风险保障水平。要探索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补贴制度,保护好农民利益。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