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以赴 抓好当前农业救灾复产工作
时间:2006-07-25 00:00
来源:广东省农村信息中心
【字体:
大
中
小】
分享到:
最近我省受第4号台风“碧利斯”及低压槽影响,粤北、粤东及珠三角等地区遭受特大暴雨袭击,影响范围大,受灾面广,灾情严重,损失严重。据统计,全省农作物受灾面积935万亩,其中成灾面积448万亩,绝收面积105万亩,预计全省减收粮食57万吨,农业直接经济损失65亿多元。为进一步做好当前农业救灾复产工作,7月20日,省农业厅紧急向各地级以上市农业局发出《关于抓好当前农业救灾复产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级农业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当前抗灾复产工作的严峻性,紧急行动起来,全力以赴抓好救灾复产和“双夏”各项工作,做到救灾复产和晚造生产两不误,千方百计夺取全年农业丰收。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指导服务。各级农业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农业救灾复产工作的领导,把当前救灾复产工作作为首要任务,全力以赴,尽职尽责,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防止麻痹和松懈。要把救灾复产工作与新农村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认真搞好规划。要密切关注灾害性天气和灾情动态,强化跟踪服务,实行分类指导,组织和动员受灾群众开展农业生产自救的各项工作,按照早造损失晚造补、水稻损失旱粮补、粮食作物损失经济作物补的思路,采取得力措施,减轻灾害损失,确保全年农业和农民增收目标的实现。
二、加快抢收早稻,加强灾后管理。抓好农作物抢收抢种和抢管工作。粤北、粤东和尚未收完早稻的地方,要组织群众投入早稻抢收工作,组织好农业机械抢收作业,安排好跨区作业,充分发挥机收在抗涝减损中的优势,加快收获进度,避免灾害造成的损失。积极发动农民疏通排水渠,对产生内涝地段,采用排灌站、抽水机抽水等进行排涝;对受浸的菜田等农作物,抓紧时机施药,防治病虫害;对受浸的果树,排涝、排水,及时清园、培土、喷施叶面肥,使果树尽快恢复生机;对淹死失收的农作物要及时进行改种。
三、加快“双夏”进度,抓好晚造生产。当前正值“双夏”大忙季节,各地要以“双夏”为中心,动员一切力量投入夏收夏种工作,全力抓好晚造生产,力争做到早造损失晚造补,确保农业不减产、农民不减收。一是认真安排好晚造生产计划,切实抓好粮食生产,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保护和稳定粮食生产能力;二是根据灾区实际和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农业结构和品种布局,建立优势产区,振兴重点产业,推进特色效益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竞争力和生产效益。三是立足抢早,组织畜力、机力下田,加快晚造备耕和办田进度,确保全省在“立秋”前基本插完秧,取得季节主动,不误农时地完成各项生产任务。
四、修复水毁工程,增强抗灾能力。发动和组织广大干部群众疏通排灌系统,排除积水。对受灾严重的地区,进行水毁工程的修复和农田沟渠的清淤、排渍、修整等工作,及时排干田间渍水,为救灾复产创造良好条件。
五、抓好疫情防控,防止疫病蔓延。突出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加强防范措施,组织开展灾后免疫注射工作,防止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确保水灾之后无大疫。
六、加强市场监管,保障农资供应。要积极组织种子、化肥、农药和救灾柴油等生产资料供应,抓紧落实种源,做好晚造种子的余缺调剂,确保救灾复产工作顺利进行。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做好救灾复产农用物资的贮备和供应,确保救灾物资的落实。加大对农资的监管力度,组织农资打假行动,依法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农资的行为,杜绝假劣农业生产资料流入市场,切实保障农业复产工作顺利进行,保护灾区农民的利益。
七、树立抗灾思想,落实减灾措施。各地要密切注意气象预报,反应迅速,做好防汛防风工作,落实防范措施,努力把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各级农业部门要树立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把工作职能和救灾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入生产第一线和灾区前沿,调查研究,了解灾情,研究对策措施,当好政府参谋。做到情系灾区,心系灾民,认真做好技术指导和服务,帮助灾区解决存在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救灾复产措施,指导灾区恢复生产,大力推进抗灾自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