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彩论坛排名

简体版 | 繁體版 | 无障碍 | 手机端
手机端二维码
| 微信
微信二维码
网站支持IPv6
博彩论坛排名 > 政务公开 > 政务要闻

周炳南: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成效显著 开始全面走上科学发展轨道

时间:2007-01-30 00:00 来源:广东省农村信息中心
【字体: 分享到:

  今天(1月30日),全省农业工作会议在东莞召开。会议认真学习贯彻省委九届十次全会、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总结2006年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工作,部署2007年工作,特别是对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省政府副秘书长周炳南出席会议,指出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成效显著,呈现了深刻的转变,开始全面走上了科学发展的轨道。

  周炳南指出,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坚持以“三化”破解“三农”难题,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积极实践“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尤其是“十五”以来,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发生了深刻转变,开始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呈现了五大转变态势:

  第一,农业增长方式向质量效益型转变。通过实施“三高农业”和“一乡一品”项目,促进主要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加快了效益农业和特色农业的发展,推动了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逐步向基地化、规模化、区域化方向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带初步形成,并逐步形成了一批专业镇、特色村。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优质、安全、特色农产品销售畅旺,价格高,效益好,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06年全省园艺产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占农作物面积的42.6%;产值占种植业产值比重超过60%。我省耕地总资源在全国排第20位,而每亩耕地农业产值居全国第2位。实践表明,我省农业发展日益注重发挥农业区域资源优势,注重农业结构调整优化,注重着力发展效益特色农业,促进了农业增长方式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农业综合效益不断提高。

  第二,农民增收结构向多元化转变。我省始终把增加农民收入放在解决“三农”问题的首位,既注重运用经济杠杆促进农民增收,又注重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条件;既注重挖掘农民增收潜力,又注重从农业外部开拓农民增收领域,培训、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提高农民的非农收入。近几年来,我省农民收入以第一产业收入的稳步增长为支撑,以非农产业收入的快速增加为主要动力,呈现多元化增收的明显特征,充分反映了近年来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向更加广阔的领域进军,广大农民在发展农村市场经济中经风雨见世面,不断适应新阶段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勇于扩展新的门路,谋求新的发展,创造新的生活。

  第三,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向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转变。一是通过实施省人大扶持农机发展议案,提高了农业现代技术装备水平。全省农机总动力突破1900万千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37%。二是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推广,全省累计制定了省级农业标准317个,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98个,农业标准化累计推广面积达17万公顷。三是通过实施农科议案,增强了农业科技创新、研发和推广应用,提高了农业科技含量。目前,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3%,家禽良种覆盖率达85%,猪良种覆盖率达95%。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四是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大力发展品牌农业。2006年,全省有9个农产品获得农业部首批96个“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居全国各省区首位,全省有农业类“广东省名牌产品”275个,通过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528个,通过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1538个;有156家企业的385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117个产品获得有机食品认证,形成了一批以地方名优特色产品为主导的知名农业品牌。五是不断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引导和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目前,全省有各种类型农业产业化组织7752家,带动农民总户数达434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100个,带动农户118万户。六是引入工业理念,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在统一规划基础上统一进行招商引资、公司化管理,提高了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目前,全省共有省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22个,成为工业反哺农业的有效形式。上述转变,标志着在推进广东现代农业发展的进程中,以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为重点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已经逐步取代了传统落后的生产经营方式,成为新阶段我省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生产经营方式。

  第四,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向建立综合防控体系转变。通过层层签订责任书,落实工作责任,强化对防控工作的领导;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应急能力;加强对疫情的监测、防堵,狠抓免疫,严防死守,建立起强有力的重大动植物疫病综合防控体系,形成了反应迅速、处置果断、措施得力、保障到位、效果显著的防控机制,有效地保障了农业生产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第五,传统农业功能向现代农业多种功能转变。当前,我省已进入现代工业化进程中期的新阶段,农业农村正发生深刻的变化,传统农业的功能也正在发生重大的转变,逐步向现代农业多种功能转变。从我省的实际来看,全省常住总人口9200多万人,户籍人口8000多万人,外来人口2500多万人,加上旅游人口,农产品消费人口超过1.2亿人。而我省的人均耕地才0.41亩,并且还在不断减少,耕地的人口承载压力日益加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公众在要求保障农产品数量的同时,对优质、安全、生态的农产品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大。与此同时,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农业发挥改善生态、保护环境、提供生物质能源、观光休闲、传承文化等新的功能的要求也日益增长。可以肯定,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农业传统功能的强化和现代农业多功能拓展和变化的进程必然加速。现代农业的多功能性,使农业与其他产业部门的联系融合空前紧密,使农业的基础性地位更加巩固,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更加重大而深远。

  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深刻转变,有效地推动了全省农业农村经济的大步发展。“十五”期间,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主要指标均处于全国前列。全省农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增长23.3%和18.0%,年均增长4.3%和3.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8.3%,年均实际增长4.1%。农业增加值、农民人均收入位居全国第六;农产品出口额、平均每亩耕地产值位居第二;主要农产品产量中,饲料、花卉排名全国第一,水产品排第二,水果、糖料排第三,肉类、蔬菜分别排第六和第七,牢固确立了我省作为农业大省的地位,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