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制定农资打假治理行动实施方案整顿规范农资市场
时间:2007-02-07 00:00
来源:广东省农村信息中心
【字体:
大
中
小】
分享到:
日前,省农业厅制定《2007年广东省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2007年广东开展农资打假治理行动的工作思路、目标及主要行动措施,继续推进整顿和规范全省农资市场工作的深入开展,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行为,规范农资市场秩序,保障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建立和谐社会。
按照“着力治本、标本兼治、打防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今年省农业厅将坚持突出重点和整体推进相结合,集中整治和日常执法监督相结合,继续在全省范围内深入开展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通过扩大“放心农资下乡进村”试点范围,积极营造农资产品诚信经营氛围,引导建立新型农资产销机制,大力促进放心农资供应;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要求,加强生产环节农资的使用管理,进一步规范农资的使用;提高放心农资产品覆盖率,严格农资市场准入,加强源头治理和市场监管,稳步推进诚信经营,促使农资市场秩序得到进一步好转,农资市场上的农资产品质量合格率得到进一步提高,切实保障农民和合法企业的权益。
加强农资市场日常监管与监督抽查,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健全农资市场日常监管机制,切实抓好农资市场的日常监管工作,加大对乡镇以及村农资经营网点(门店、摊点)的监管力度,不断推进农资市场监管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逐步完善农资生产经营主体登记管理制度,做到一个主体一个档案。落实农资生产企业、经营网点监管责任,落实农资市场日常监管工作台帐制度,做到有检查、有记录,规范农资市场监管行为。多部门联合综合开展1-2次兽药、农药、肥料、种子等农资的市场监督抽查,统一向多方媒体公布抽检结果,及时公布抽查合格的产品和生产企业名单、抽查养分严重不足或无登记证生产的产品和生产企业名单,查处曝光一批违法违规企业和不合格产品,引导农户正确购买农资。同时加强对投诉和举报案件的核查工作,查处大案要案,彻底捣毁制假售假窝点,加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衔接,对构成犯罪的及时移交司法机关,严惩违法犯罪分子。
扩大试点范围,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
在总结前几年“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的基础上,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在春耕夏播期间采取各种形式举办1-2期“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培育广大农民的维权意识,引导农民科学选购和使用农资产品。总结德庆“放心农资下乡进村”试点工作,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通过发展新型连锁经营方式,提高优质农资的市场占有率,压缩假冒伪劣农资的生存空间,为建立农资诚信长效机制提供新的途径。
加强生产环节农资使用监管,扶持名优农资企业发展
认真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畜牧法》赋予的职责,加强对农业生产环节农业投入品的使用监督管理,严厉打击非法使用、添加国家禁用药物,对全省的农业龙头企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区、标准化示范区、科技示范区等大型生产基地、养殖小区开展1-2次执法专项检查,强化源头治理,认真落实各项监管措施,指导建立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制度,杜绝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同时,突出“打假扶优”主题,进一步扩大名优农资市场占有率,根据行业发展现状有计划的扶持一批名优农资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