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种长豆角价创新高 数字化催生产业变革
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林绿(左一)在樱桃番茄育苗场进行指导。
粤西地区是广东重要的“菜篮子”之一,也是全国知名的北运菜种植老区。经过多年发展,粤西冬种蔬菜品种及种类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现如今已形成市场为导向的蔬菜种植模式,销售渠道也较为成熟。北运菜生产发展为粤西等地区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成为了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产业。眼下粤西冬种蔬菜已经陆续进入上市期,说起今年的行情,不少种植户都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总体销售势头旺
豆角破历史高价
“四季豆已经上市一个月了,预计收获期会持续到明年3月,今年行情不错,平均价格在2.5元/斤。”广东省高州市建农果蔬专业合作社社长苏敷建告诉记者,当前花点丝瓜4.5元/斤,苦瓜3.5元/斤,而收购价4.5元/斤的长豆角更是打破了历年来秋收季的最高价格。
辣椒是粤西冬种蔬菜的主要种植品类之一,当前行情同样令人满意。广东湛绿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蔡平珍说,目前尖椒价格为4.7—4.8元/斤,线椒、螺丝椒收购价更高达6.7元/斤,“去年同期,辣椒价格在1元/斤左右,相对而言今年的辣椒价格可谓是‘非常美丽’了”。同时,蔡平珍介绍,受天气影响,今年粤西辣椒种植时间总体后移,因此后续产量还将进一步上升,接下来行情可能有所回落,但总体而言今年辣椒的效益还是比较好。
近几年粤西地区兴起的樱桃番茄(圣女果)在今年的冬种蔬菜上市期同样表现亮眼。茂名市喜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惠平告诉记者,当前电白圣女果行情好,销售旺,地头收购价高达8—9元/斤。
为何今年粤西冬种蔬菜价格总体较高,销售势头旺?业内人士各持不同观点。苏敷建认为,秋收菜价高与今年粤西天气较为干旱有一定关系。而茂名高州市振兴果蔬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理杨中兴则认为是收购商大量增加,“去年每天本地发货50多车,今年发到了80多车。”蔡平珍和李惠平则不约而同提到,疫情影响下,市场上进口果蔬量有所下降,释放的市场份额给粤西冬种蔬菜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
产业起步早优势强
品种为芯持续发展
“我从1979年高中毕业后就开始从事北运菜种植销售,可以说是和改革开放同步发展。”苏敷建笑着说,他所在的高州市泗水镇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就开始大面积种植北运菜,2020年,泗水镇被博彩论坛排名 评定为第二批“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
在粤西,一年四造,“稻稻菜菜”的种植模式较为常见。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设施所研究员郑锦荣表示,粤西冬种蔬菜复种指数低,土质较好,病虫害发生相对较少,在市场竞争中有明显优势,加上近年来农业主管部门对蔬菜产业的重视,推动了粤西冬种蔬菜产业发展。
为发挥全省农技推广网络的优势,全面将优质蔬菜良种良法配套成果应用至生产端,推动蔬菜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按照省农业农村厅工作部署及项目实施的任务和要求,扎实推进《蔬菜绿色提质生产技术集成示范推广》项目,先后赴梅州、惠州、佛山、韶关、花都、茂名、湛江、肇庆等区域的10个省级菜篮子基地、3个区域性代表示范基地开展技术指导,先后举办6次科技下乡活动,1次冬种蔬菜技术培训,1次高峰论坛,推广了技术10项,新优品种40多个。并组织开展了樱桃番茄擂台赛及田间技术线上直播,依托百万农民免费培训等平台开展了樱桃番茄、南瓜、辣椒等栽培技术线上直播,收看人数突破300万次。
12月21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樱桃番茄品种擂台赛在茂名新华农场的田间地头擂响了战鼓,近百个樱桃番茄品种同台竞技。樱桃番茄是近年来粤西地区冬种蔬菜的“新宠”,更是新品种为产业带来新发展的典型之一。樱桃番茄产业起点高,市场前景广,引进后产业迅速转型,从散户种植经营逐步走向产业化。如今,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各地土地流转加快,农民种植热情高涨,樱桃番茄已成为实现富民兴村计划的重要产业之一。
特色品牌逐渐响亮
数字农业成新风向
钱排大芥菜、水东芥菜、笪桥黄瓜、青刺瓜……在产业发展长河中,许多独具地方特色的蔬菜品牌陆续诞生,逐步获得市场认可。
茂名近年来围绕本地农业的资源优势和特色农业产业,通过一系列措施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形成一批特色专业镇(村),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2017年,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水东镇(水东芥菜)入选第七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在2020年广东“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镇公示中,茂名共有13个蔬菜产业专业村、1个专业镇入选。
数字农业也成为冬种蔬菜产业发展新风向。郑锦荣认为,粤西冬种蔬菜产业在现有阶段发展数字农业,应以企业为主体,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精准农业。苏敷建表示,大数据时代,及时获取供需信息对农民做好农事计划意义重大。
为助力粤西冬种蔬菜产业数字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三大运营商(移动、电信、联通)为粤西数字农业提供了完善的基础网络覆盖服务,目前正在积极部署新一代5G网络建设。在未来,利用数字化手段,提升冬种蔬菜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程度,健全蔬菜农产品追溯体系、现代农装设施体系;并依托强大的农产品大数据平台,围绕物联网传感器“全面感知、可靠传输、智能处理”等功能的实现,培育冬种蔬菜产业的互联网模式,打造统一的自然资源“一张图”大数据体系的农业云大数据平台,实现节能降耗、绿色环保、增产增收的特色冬种蔬菜优势区的建设将逐步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