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再添三个国家地理标志水产品
大桥石鲤、清新桂花鱼、金湾黄立鱼顺利通过评审
12月9日,2020年第四次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专家评审会在北京召开。农财宝典-大国渔业记者从广东省渔业技术推广总站获悉,广东报送的三个渔业产品:大桥石鲤、清新桂花鱼、金湾黄立鱼顺利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答辩评审。
据悉,此次全国共有91个农产品参加评审,其中渔业产品20个,广东的3个渔业产品大桥石鲤、清新桂花鱼、金湾黄立鱼分别由乳源瑶族自治县大桥镇畜牧兽医水产站、清远市清新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和珠海市金湾区农机服务中心申请报送,在经过现场汇报并接受专家质询后,受到了专家组的一致认可,将进入登记公示环节。这标志着,广东将再添三个“国字号”水产品。
大桥石鲤
大桥石鲤是乳源县稻田养殖的、本土天然种源的华南鲤。大桥石鲤个体色泽鲜亮,体型短圆,头小、体高、身厚、尾柄短,因此它不易跳跃和逃逸,非常适合稻田养殖。乳源稻田养鱼历史悠久。在乳源瑶族聚集地及寒冷的石灰岩山区,由于物资缺乏,农民习惯在稻田里投放鲤鱼,以保障食物来源和丰富食物组成。在口感上,大桥石鲤最大的特点是骨质柔软。大桥石鲤肉质细嫩,口感爽滑,无土腥味,味道鲜甜,配以乳源地方风味的酸姜、豆腐、芋禾等一起烹制,地域特色极为鲜明。
大桥石鲤顺利通过专家评审,或将成为广东省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首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广东省少数民族地区首个地理标志渔业产品、韶关市水产行业首个地理标志农产品。为更好地传承大桥石鲤历史文化和挖掘瑶乡稻渔品牌价值,乳源县将成立集水产、农作等专业于一体的稻渔科创中心,以打造产业链为主线,推进稻渔产学研相结合,助力乡村振兴,保障粮食安全。
清新桂花鱼
清新养殖桂花鱼有将近40年的历史,自1990年开始引苗人工养殖。清新山清水秀,养殖出来的桂花鱼鱼体鲜艳、活泼,肉质细嫩爽滑,无细刺,具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较低的脂肪含量,是健康、安全、优质的高档水产品。
清新桂花鱼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微生物制剂应用为核心的生态循环养殖模式的生产方式,生产出来的清新桂花鱼品质优良、质量安全、地域特点突出,颇得消费者青睐,供不应求,市场潜力巨大。截至2019年底,清新桂花鱼产值超5亿元,已是该区主导养殖品种,桂花鱼养殖更成为该区农业和农村的支柱产业。
据了解,本次清新桂花鱼申报的地域保护范围包括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所辖的山塘镇、太平镇、三坑镇3个镇共50个行政村,总生产面积2000公顷,年产量约1万吨,年产值超5亿元。当地气候温和、降雨充沛、水系纵横,江河浮游生物丰富,为桂花鱼养殖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产区内水质优良,达到了国家Ⅱ类地表水水质标准,搭配当地已经形成的以微生态制剂应用为核心的生态循环养殖模式,所生产出来的桂花鱼不仅鱼体鲜艳、活泼、肉质细嫩爽滑,更是品质优良、健康安全的高档绿色水产品。
目前,清新区已启动建设桂花鱼产业园,该产业园属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总面积486.1平方公里,正在将特色资源优势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促进桂花鱼全产业链提升,实现产业一体化发展,提高产业集约化经营水平。
金湾黄立鱼
黄立鱼,又名黄鳍鲷,是金湾区特色水产品种。金湾具备最适宜黄立鱼生长的气温、得天独厚的咸淡水资源,不可复制的土质,加上独特的养殖方法,不仅造就了金湾黄立鱼优良的品质特色,也使得金湾养殖的黄立鱼投入少,产量高,经济效益好。
目前,金湾区黄立鱼养殖规模有1万亩,成全国最大连片标准化养殖基地,养殖产量达1.5万吨,产值突破6亿元,产品销售区域主要在珠三角、香港、澳门及福建、广西等地。全区形成了一批集苗种繁育、苗种培育、养殖生产、产品流通等于一体的黄立鱼产业综合型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