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彩论坛排名

简体版 | 繁體版 | 无障碍 | 手机端
手机端二维码
| 微信
微信二维码
网站支持IPv6
博彩论坛排名 > 要闻动态 > 省内信息联播

雷州市500亩洋田带动周边23万亩

时间:2009-07-30 00:00 来源:湛江日报
【字体: 分享到:
  经省考核验收,雷州市质监局建立的优质水稻标准化示范区辐射带动作用得满分。

  日前,雷州市质监局建立的优质水稻标准化示范区通过广东省专家组考核验收,该示范区以优秀成绩顺利通过,其中以辐射带动周边20万农户种植优质水稻23万亩的突出效果而获得该项满分7分的成绩。

  雷州市是全国粮产区之一,也是广东省的重要商品粮基地,但当地群众长期沿袭着传统的种植习惯,水稻生产效益差。为改变这一现状,雷州市质监局在上级主管局的全力支持和帮助下,于2005年1月在该市白沙镇麻扶村委会建立了优质水稻标准化示范区,面积为洋田500亩,参加示范农户200户。在示范区,雷州市质监局与当地农业部门联手,编制了一套科学的水稻种植标准,建立起“经济联合社+标准+农户”的生产模式,严格实行农资、种子、播种时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5统一,并通过多种方式开展水稻标准种植的宣传和培训。3年中,示范区的效益明显,水稻平均每造亩产达583公斤,比示范区建设前增产18.5%,增加产值12万元,人均670元,增收250元。示范区不仅成了雷州市提高水稻生产经济效益的典范,还是实行科学种田的课堂,标准化种田意识烙进了广大农民的心。松竹镇八龙村委会村民王长方以前在外打工,家中的4亩田一直租给他人耕种。2004年初,他回家耕种自家的田地,由于缺少科学种田知识,每造仅收稻谷350多公斤,严重亏本。正在他烦恼之际,其村委会首批他到示范区参观,使他大开了眼界。以后,王长方一有空就来到示范区学习。从2006年起,他种植的水稻每造都超过550公斤。

  该示范区三年的示范活动结束了,但示范区的牌子依然在原处竖立着。当地的群众说,这块牌子我们要永远竖下去,因为它把我们从传统的耕作禁锢中解放出来,学会了全新的标准化种田知识。该市质监、农业、科技、统计等部门联合调查显示:通过三年的示范带动,已有20万户农户完全掌握了水稻标准化种植知识,面积达23万多亩;全市种子等生产资料全部实行统一供应,优质水稻种有量从过去的15%增加到85%;85%以上的农户把过去每造5次平均施肥改变为头重尾轻的3次施肥,并废弃了重氮肥轻钾肥的习惯;90%的农户懂得了使用高毒农药杀虫的危害,自觉按照示范区防治病虫害的标准使用微生物低毒农药除虫;在除草方面,86%的农户改变了使用高效除草剂见草才除的习惯,购买低污染的长效除草剂进行牙前、牙中除草。当地农民传统耕作习惯的改变,有力地提升了该市水稻生产的水平。在开展示范区活动的三年中,全市平均每年生产粮食306688吨,比示范区建立前增产8.7%,其中多为优质稻谷,经济效益大幅提高。

  长期以来,雷州市群众种植的都是一般水稻,大米价值低,而施肥、除虫、除草等随意性大,成本高,增产不增收的现象十分严重。优质水稻标准化示范区的建立后,带动种粮户就能增产增收。远离示范区的杨家镇安榄村委会共有3900人,仅有洋田1900亩,过去种粮效益不高,群众生活很是困难。示范区建立后,该村委会立即分期分批组织农户到示范区参观学习,参照示范区各项标准开展生产,经济效益迅速提高。据该村委会会计王永贤介绍,该村委会从2005年开始,每造种植的优质稻都占95%以上,亩产480公斤,比原来普通水稻增产110公斤。由于优质稻谷价格高,每亩产谷能卖近1000元,比过去增收400元。综合各项,该村委会每造都能增收90多万元,人均增收230元。

  优质水稻标准化示范区的建立,还有力带动了粮食加工等产业的发展。雷州市有粮食加工企业26家,过去由于当地生产的稻谷质量差,企业效益低,多数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随着优质水稻的增多,各粮食加工企业又焕发了生机,他们纷纷与种粮户签订优质稻谷收购合同,按市场3号稻谷价格上浮20%收购。雷州市雷穗粮食公司是一家年加工能力为15000吨的企业,过去经常吃不饱,要加工优质米只能到外地收购,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效益。2005年起,该公司每年都与当地农户签订2万多亩、总量1600万公斤的优质稻谷收购合同。有了充裕的优质谷源,公司品牌也随之打响了,他们生产的10多个品种大米,就有8个被评为绿色食品,产品一改过去走不出湛江的尴尬,畅销海南、广州、深圳、珠海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