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城区统筹推进晚造粮食生产及撂荒耕地复耕复种
收割机收获早稻。 何晓晴 摄
眼下,正值早稻成熟、晚稻播种的关键时期,在清城区东城街江陂洞村小组,通过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连片早稻迎来了开镰收割,稻田里,收割机来回穿梭,割稻、脱粒、吐秆……所到之处,颗粒归仓。
7月20日上午,清远市委常委、副市长、清城区委书记邱泽军主持召开区委八届第27次常委会(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全省、全市粮食生产工作视频会议主要精神,听取全区晚造粮食生产工作进展情况,研究部署粮食安全生产工作。邱泽军表示,各镇(街)、各有关单位要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工作,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统筹推进晚造粮食生产和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
救灾复产
筑牢粮食安全多重“防线”
会议要求,清城区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救灾复产”“以晚补早”等指示要求,加快因灾损毁农田的基础设施修复,创造条件抓农时保面积保产量。
6月份以来,受龙舟水以及台风“暹芭”带来的持续性强降雨影响,清城区多地农作物受灾严重。为统筹做好灾后复产、疫情防控和晚造生产等工作,清城区农业农村局全体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用实际行动筑牢灾后复产、疫情防控和粮食安全多重“防线”。
清城区农业部门派出农业技术骨干深入各街镇指导农业灾后复产和晚造生产工作,及时解决晚造粮食生产中遇到的困难,为农户和种粮大户提供专业技术服务。截至目前,累计派发应急救灾种子约5.35万公斤,全力保障受灾农户育秧播种。
全体工作人员还以“快、严、实”的工作作风,分组分批深入辖区养殖基地、屠宰场等重点场所,检查督促和指导防控工作,把疫情防控与防控重大动物疫病有机结合,加强检疫监督和屠宰企业监管检查,进一步强化堵疫灭源各项工作。
此外,清城区加快土地整合和土地流转,提高土地经济效益,长效解决土地撂荒问题,加强粮食生产专项工作督导,加大对各镇(街)、各有关单位粮食生产任务的跟踪检查,落实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一次性种粮补贴和政策性农业保险等支农惠农政策,提高农户的种粮积极性。
东城江陂洞约500亩的水稻田由清城区供销合作社下属控股公司——振益农业服务有限公司进行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受5月中上旬强降雨、6月超强“龙舟水”、台风“暹芭”等自然灾害影响,水稻普遍受浸。“清城区供销系统指导我们在水退后马上投入复工复产,通过排涝、抽水、通渠、病虫害防治等措施,确保有所收成。”清远市振益农业服务有限公司业务员袁振清介绍,目前,江陂洞500亩全托管水稻田可收成130亩左右,预计每亩产量在800斤至1000斤。此外,晚造水稻已育好了秧苗,预计7月底开始插秧。
今年上半年,清城区供销合作社下属农业社会化服务企业积极对接各街镇,拓展服务区域,以流转土地、托管服务等方式开展水稻、玉米种植和撂荒地复耕复种。截至6月,全托管服务面积3500亩,撂荒地复耕619亩,优质丝苗米种植面积5316.64亩。
以“晚”补“早”
力争完成全年粮食生产任务
“因受洪水、台风和强降雨影响,清城区春播夏收的粮食作物普遍受影响,收成有所减少。”清城区供销合作社副主任赵妤介绍,当前正值“双抢”关键期,一方面要抓紧时间收割早造水稻,另一方面要加快布局晚造水稻的种植。“晚稻抢的就是时间,早一天播种,产量就能增加不少,同时还要扩大晚稻种植面积,以‘晚’补‘早’,力争完成全年粮食生产任务。”赵妤表示,目前,清城区供销合作社正加强与各街镇农办、村(居)对接沟通,全力谋划晚造粮食生产工作,计划流转土地和开展托管服务田地面积超7000亩。
据悉,近年来,清城区供销合作社围绕“三农”工作大局,持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推动供销合作社全面融入乡村振兴,以产前、产中、产后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为重点,积极打造以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为主线的公共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同时,充分整合供销系统农资、农技、农机等资源优势,先后组建成立了3家农业社会化服务公司,大力推广农业生产托管为主的社会化服务模式,为全区及相邻县、市(区)粮食生产提供高效农业社会化服务,着力打造为农服务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