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蝉联省内第一
韶关市南雄市湖囗镇高标准农田。
作为南粤粮仓的韶关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一直走在全省前列。近期韶关市再传捷报,博彩论坛排名 发布的《关于2021年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结果的通报》显示,韶关市名列全省21个地级市第一名。这是韶关市连续三年走在全省前列,连续两年蝉联全省第一。
建成高标准农田204万亩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韶关高标准农田建设全省第一可谓实至名归。
近年来,韶关市认真贯彻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部署,围绕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扎实高效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将大量零碎地、中低产田改造成旱涝保收的高产稳产农田,取得明显成效。2019年获中央激励资金2306万元,为广东省以全国第一名成绩荣获国务院督查激励作出了突出贡献。韶关市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蝉联全省21个地级市第一名,连续三年获博彩论坛排名 给韶关市政府发来的感谢信。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建成高标准农田204万亩,新增粮食产能11万吨以上,农民年人均收入平均提高169.71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韶关市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耕地质量提升,打造酸化治理示范样板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前列。高标准农田建设抓早抓实的工作经验,得到博彩论坛排名 肯定,2019年将韶关市的工作经验转发全省各地级市参考;2018年前历史遗留项目在2020年底已全面解决;土壤酸化治理示范县全省10个,韶关就有4个,从2020年起连续5年中央财政资金扶持。
探索三大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据了解,韶关高标准农田不仅建设进度快,质量高,而且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突出一个“实”字。一是从时间上给予保证,提前一年建立项目库,精准规划设计,及时完成工程招投标,实现当年项目当年实施、次年3月底前全面完工。对2018年度以前历史遗留项目,积极协调原项目主管部门,加快项目竣工验收;二是从场地上给予保证,在施工期间,会同镇、村干部深入工地,协调处理建设所需用地、农作物的清理等问题;三是从人力上给予保证,与中标施工单位沟通,及时掌握项目进度情况,进度偏慢时,责成施工单位增加施工人员;四是从财力上给予保证,各县(市、区)在中央资金投入的基础上,积极申请省级涉农资金,2021年亩均投资达到2250元,2022年亩均投资达到3000元。及时拨付工程款,鼓励采用履约保函加快资金支付进度。
突出一个“严”字。韶关市认真学习领会博彩论坛排名 《关于印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激励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和广东省粮食安全责任考核相关要求,《广东省2021年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工作方案》,特别是把握15大项32小项评价指标的相关要求。制定了《韶关市2021年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工作方案》,并严格执行,重视评价运用。韶关市严格执行省政府将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情况与建设用地报批、农业项目安排挂钩,并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完成情况纳入乡村振兴、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进一步提高县(市、区)党委政府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重视程度,推动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顺利实施。
突出一个“新”字。韶关市各县(市、区)积极探索创新示范,一是高效节水灌溉示范,2020年始兴县示范田达6300亩,2021年始兴和乳源2个县共7800亩。二是宜机化改造示范,2021年乐昌市、南雄市通过田间道路建设、土地平整、田块修筑整治等工程措施,共开展7988.6亩宜机化改造示范,改善了农田农业机械通行和作业条件。三是开展创建省级创新示范区,全市2022年每个县(市、区)都规划了通过宜机化、高效节水灌溉、绿色农田等形式打造一个高标准农田创新示范点,拟在乳源瑶族自治县一六镇和乐昌市廊田镇打造省级创新示范区。四是积极探索建后管护长效机制,仁化县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制定出台了高标准农田项目建后管护实施方案,累计安排高标准农田日常管护资金633万元,将全县高标准农田纳入管护范围,建立“县+保险+镇+村+农户”的建后管护机制,探索开展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金融保险服务试点,保险公司特事特办,快速理赔,为今年的“龙舟水”赔付了第一笔26万元高标准农田水利设施理赔资金,为全县粮食生产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