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彩论坛排名

简体版 | 繁體版 | 无障碍 | 手机端
手机端二维码
| 微信
微信二维码
网站支持IPv6
博彩论坛排名 > 要闻动态 > 农事头条

广东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十三五”良好开局

时间:2017-01-18 15:26 来源:南方日报
【字体: 分享到:

  2016年,全省各级农业部门牢固树立发展新理念,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三农”决策部署,围绕转方式、促改革,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省农业农村经济保持稳中有进发展势头,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撑保障。

  规划引领调结构▶▷  在国家级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过去一年,我省的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注重发挥规划政策的导向作用,编制了多项规划,推动出台了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政策文件,引领农业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我省在全国农业结构调整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

  全省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1236.5万亩,开展粮食高产创建和增产模式攻关,落实补贴资金29.2亿元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发展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扶持建设云浮罗定、江门台山、雷州东西洋、汕尾海丰等4个连片10万亩现代粮食产业示范区。

  去年我省组织实施雷州半岛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实施行动,大力建设北回归线优质水果产业带和雷州半岛南亚热带亚热带水果示范区,创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10个、示范村40个和17个特色种植业、44个园艺作物标准园,巩固和提升300家省级“菜篮子”基地和86个省级农业类专业镇。

  同时,组织实施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推进行动和省级草食动物示范基地建设,扶持建设牛羊养殖示范基地15个,种公牛站、牧草种子场建设实现零的突破,肉牛、肉羊存栏量分别增长2.5%、1.5%,新建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29个。

  业态创新促增效▶▷  制定农业公园评审标准

  着眼产业结构调整,我省紧抓农产品加工、流通、信息化、休闲农业等关键环节,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产业融合试点示范,支持珠海、江门创建现代农业综合体,规划建设10个省级农业公园并制定评审标准和创建规范,组织申报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5个,打造融合发展亮点。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6202家,总产值13439亿元,在吸纳农民转移就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我省大力建设国家农产品电子商务试点省和信息进村入户试点省,认定省级农产品电商体验馆80个,全省85%左右的县建立了大宗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基本完成“一网、一图、一库、一平台”综合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农业应用与资源综合管理初步实现大数据综合应用,建设省级惠农信息社1640个。

  全省新认定中国最美休闲乡村4个及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47个、示范点100个,向全国推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路线22条。

  绿色发展保生态▶▷  为全国探索新机制新模式

  省农业厅联合有关部门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推动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全省共推广秸秆还田、绿肥翻压、增施有机肥334万亩,初步建成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污染监测体系,继续开展了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修复试验示范。

  我省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减少不合理施肥7.5万吨,累计增产节支23亿元。病虫统防统治、绿色防控面积分别达630万亩次、1500万亩,农药使用量比前3年平均用量下降5.9%。

  我省大力发展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模式,世界银行贷款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区化肥农药使用量分别减少14.2%、20%,养殖场废弃物减排和资源化利用效果明显,为全国面源污染治理探索了新机制新模式。

  科技创新强支撑▶▷  农业科技贡献率全国第二

  2016年,我省建设了省级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农业科研项目储备库、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公共平台及一批省级现代农业技术研发中心,建立了20个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和袁隆平院士工作站。

  我省扎实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和农业部重大技术推广试点省建设,遴选推广农作物主导品种70个、主推技术26项。预计全省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3%,居全国第二。

  过去一年,我省新增农业部确认超级稻品种1个、植物新品种权54个,主要农作物基本实现良种全覆盖,特别是双季超级杂交稻年亩产达到1537.78公斤,刷新了世界纪录。

  质量监管保安全▶▷  部级考核全国第一

  全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推动建立网格化管理制度,90%的县设立了农业综合执法机构,91%的县级农业部门设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检测机构基本实现市县全覆盖,成功创建了5个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县,推进投入品追溯试点市建设,全省没有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我省在全国先行制定行政处罚裁量标准和“双随机”抽查机制,深入开展农药、兽用抗菌药、生猪屠宰、“瘦肉精”、生鲜乳和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强化执法监管,有力打击了各种坑农害农误农行为。

  在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延伸绩效管理考核中,我省位居全国第一。省农业厅在2016年度省食安委成员单位考核中排名第一。

  列入省政府十件民生实事的粤东西北动物防疫工作全面完成,10个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示范项目建设有新进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连续4年得到农业部表彰,全省没有出现区域性重大动植物疫情。

  深化改革增动力▶▷  平台建设县镇两级全覆盖

  全省有121个县(市、区)1253个乡镇启动了确权工作,完成实测耕地面积1786万亩,颁发承包经营权证书36万份,成功化解涉地存量纠纷3413宗,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稳妥推进。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全省深入推进,基本完成了农村集体资产清理核实工作,全省农村集体资产总额4866.49亿元(不含资源性资产),与2012年清理时相比增长34.57%。

  农村集体产权流转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县镇两级全覆盖,修订实施的《广东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进一步规范了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为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法律保障。

  金融支农创新力度加大,推动组建了政策性省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基金和农业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各级投入农业“政银保”超过4.5亿元,受惠经营主体3200家、贷款金额22亿元。政策性涉农保险品种从2010年的2个增加到18个,水稻种植保险覆盖率87%。

  装备设施补短板▶▷  建设“五位一体”示范基地

  进一步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全省共受理农机购置补贴申请1.69亿元,补贴机具9.72万台(套)。全省农机总动力2740万千瓦、增长2%,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有新提高,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69.4%。植保新技术装备、规模化健康养殖技术装备研发取得新进展,1014家农机合作社服务收入达6.65亿元。

  设施农业建设力度加大,去年我省推动完善设施农业用地政策,建设了74个现代农业“五位一体”示范基地和一批连片500亩以上生产型设施农业示范点。

  智慧农业加快发展,去年我省建设了省农业物联网应用云平台和24个水肥一体化设施技术示范园区,现代农业“五位一体”基地实现高清视频监控、农产品质量、设备自动控制等动态接入。

  佛山:建设地方特色农业公园

  佛山把农业公园建设作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新举措来探索推进,第一批农业公园已建成开放,深受市民欢迎,为农业转型发展注入了效果明显的“正能量”。

  佛山市着力制政策、增投入、广宣传,出台了《佛山市农业局关于推进佛山农业公园建设的指导意见》,建立健全政府资金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的投入机制,2016年对首批10个佛山农业公园给予适当扶持,2017年市财政预算安排1000万元用于农业公园建设奖补。首批农业公园认定后,坚定了投资主体的信心,追加投资2000多万元对公园进行完善提升。

  农业公园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优化了产业结构,首批10个农业公园年产值11亿元,吸纳农村就业人口9383人,带动就业农民年人均增收8419元。

  佛山市计划到2018年建成30个以上农业公园,将农业公园建成佛山市民记住乡愁的好去处、制造业城市的“生态绿洲”和森林城市的“有机部分”。

  惠州:发展绿色现代农业

  近年来,惠州市以绿色生态发展为导向,以农村承包土地确权流转为抓手,转方式、调结构、促增长,推动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目前,全市确权工作实测任务基本完成,实测面积171.39万亩,实测比例108.67%;颁证农户数9.43万户,占比20.13%。

  在做好承包土地确权的基础上,有序推进农村土地规范流转,土地产出和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全市培育了甜玉米、马铃薯、梅菜等12大特色农产品,形成了7个相对连片5万亩的特色农业产业带,累计建成连片500亩以上的种植业示范基地100多个,成为全国最大的冬种马铃薯、鲜食甜玉米、供港蔬菜生产基地和我省优质荔枝、水稻等农产品主产区。

  惠州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为契机,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2016年全市“三品”认证企业234家,产品417个,认证面积55.47万亩,占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的36%。实施世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成效显著,项目区化肥、农药用量同比减少约15%,农户增收约10%。

  湛江:推进雷州半岛农业现代化

  湛江着力在种植区域结构调整下功夫,积极调减低效耗能传统作物种植、扩大高效生态特色作物种植,扩大有效供给。全年减调甘蔗种植面积5万多亩,稳步扩大北运蔬菜产业,全市北运蔬菜106.23万亩,冬种北运蔬菜产值49.4亿元。

  着力推广良种良法,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去年全市推广金菠萝、释迦等优良品种400多个,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

  湛江采取贷款贴息、项目补助、投资参股等形式,撬动工商资本和金融资本进入热带南亚热带农产品加工业,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2000多家,年产值达到500多亿元。粮油、糖蔗、茶叶、木薯、果蔬、花卉、水产品等10多种农海产品产业链不断延伸,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罗定:打响罗定稻米区域公用品牌

  罗定市依托好山好水,把稻米作为本市特色产业大力发展,通过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推动稻米产业做强做大,取得了明显成效。

  2015年“罗定稻米”被评为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在首届中国大米品牌大会上,“罗定稻米”荣获“2016年中国十大大米区域公用品牌”称号,罗定市丰智昌顺科技有限公司荣获“2016中国大米区域公用品牌核心企业”称号。

  据统计,2013-2015年,罗定市水稻产业总产值分别为11.12亿元、12.06亿元和13.31亿元,“罗定稻米”产业由传统小农生产方式向产业化、科技型、集约型转变,实现了质的飞跃,带动了70%的罗定农民通过种植优质水稻走上致富路,引领现代生态农业蓬勃兴起。

  市政府将每年10月23日确定为“罗定稻米节”,进一步擦亮和做大做强“罗定稻米”品牌。同时,强化特色品牌示范引领、注重科技带动产业、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标准化引领产业发展。

  罗定将品牌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出台品牌建设规划,加大投入,凡获得省级以上名牌、著名商标和“三品一标”的产品,政府均予以表彰奖励。

  温氏:加快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

  温氏集团以创新带动企业转型升级,进一步促进集团旗下一二三产业融合,努力实现企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切实落实各项环保措施,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2016年,投入环保整治的专项资金6.63亿元,环保整治工作顺利推进。

  同时,温氏加快农牧装备研究应用,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发展生鲜连锁业务,推动企业营销方式转变。公司积极拓展业务范围,开设了生鲜营销业务,第一阶段的规划目标是在全国各地开设5000家门店。

  温氏还推进申报财务公司,将进一步规范集团的生产经营流程,优化集团下属各业务的资源配置,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温氏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部署,加大了优质产品的开发和推广,拓展了养羊、乳业业务,增加了高端产品的供给。(撰文:黄进 粤农信 编辑统筹:李江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