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村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开辟农民脱贫致富路
永乐村50亩地种出的香瓜,通过互联网销售,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永乐是一条位于石牯塘圩镇中心的大村。很多年来,良好的地理条件并未给这里带来足够的财富,村内破烂不堪,25个自然村未通一条水泥路,还有85户(其中26户为无劳动力户)村民在贫困线下苦苦挣扎。
变化从2013年开始,驻村扶贫工作组以造血式扶贫为主,积极找资金、找项目,并立足农村网络化、信息化越来越普及的现状,把特色农产品通过网络销售,引导农户走出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子。经过3年努力,如今该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1000多元,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达到9900多元,成为英德扶贫济困的样本典范。
“爱心香瓜”网上销售助贫困户增收
盛夏六月,正是香瓜成熟的季节。21日,记者来到英德市石牯塘镇永乐村委高直村小组的50多亩土地香瓜田里,阵阵瓜香扑鼻而来。
据悉,这片香瓜田是永乐村扶贫项目之一。2013年,永乐村确定由英德市国税局和英德市农机局对口帮扶。2014年7月,扶贫工作组了解到当地村民有部分耕地因为各种原因丢荒,工作组认为应种植一些投入少、生长周期短的经济作物,并在永乐村成立了丰泰种养专业合作社,引导该村59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加入,于当年9月份尝试种植了40亩红薯,并以“爱心红薯”的概念通过微信、微博、QQ等网络平台进行推销义卖。一时间,“爱心红薯”受到当地甚至珠三角一些游客欢迎。
去年3月开始,扶贫工作组与村委商议决定,又在这50亩地种植香瓜,邀请当地有经验的种植大户进行技术指导。据基地负责人介绍,由于其香瓜没有使用农药,属于绿色食品,外观虽然不是很好看,但个个鲜甜可口。去年的香瓜,从基地摘下来后,直接用礼盒包装,每盒约10斤,售价30元。“爱心香瓜”一上市就受到不少爱心人士的欢迎,产品供不应求,“可惜今年因为雨水多,香瓜产量至少减一半,估计更不够卖了。”
“从去年开始,这50亩地年初种蔬菜,4月份左右种下香瓜,香瓜收成后,下半年再种红薯。一年三造,让它能够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驻村干部卢辉宋告诉记者,无论是卖红薯,还是卖香瓜,所产生的收入并不是直接分到各贫困户,而是用于为他们提供种子、化肥、竹杆等生产资料,再通过合作社的带动作用,带领村民种植效益更高的经济作物。
贫困户罗开红在去年尝到种红薯的甜头后,今年大胆扩大种植规模,租了50亩地种植红薯、花生、玉米等经济作物。“以前种水稻、花生,一年也就一万多元的收入,今年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有十来万元。”罗开红乐呵呵地说,他在外打工的儿子也被叫回来帮忙,还跟五六个村民一起,牵头成立了祥和种养专业合作社。
在永乐村的带动下,望埠、大湾等多个乡镇的农户,今年纷纷加入种植“爱心红薯”的行列。“我们种的红薯白皮红心、香甜可口,今年目标产量是50万斤,市场完全不是问题,关键是要提高价格。”卢辉宋说,他甚至跟石牯塘镇政府的相关领导探讨,希望把石牯塘打造成“红薯之乡”。
据统计,3年来,永乐村共销售爱心红薯、红薯干、香瓜等10000多箱,产值30多万元,产生利润8多万元,全部用于支持贫困户的生产生活和各种困难救济。
“造血式”扶贫 贫困户人均纯收翻四倍
为了多元化发展,经驻村工作组和村委、贫困户代表共同商议后,今年将第二笔部分扶贫资金,以及驻村工作组向上级部门争取的互助金,共计44.29万元投入到石牯塘镇旭日生态肉牛养殖场,支持贫困户养殖肉牛。
“我们考虑到散户养殖成本高,技术指导到位困难,所以利润分红方式采取固定分红,以确保保贫困户的投资收益。”卢辉宋解释道,如投入44.29万元每年取得固定分红6.7万元,合作期为3年,3年后返还44.29万元本金,所得的全部分红用于59户贫困户发展种养和支持生产物资。
此外,驻村扶贫工作组还合理利用县财政资金15万元入股英德市白石窑水电厂,10年期限,每年取得固定分红1.5万元,10年后按80%股本归还;利用省财政扶贫引导资金37.5万元,入股投资到英德市石牯塘镇尧西加油站进行分红,年限10年,每年取得固定分红3.75万元,10年后按80%股本归还。通过入股分红项目,永乐村每年可取得红利5.25万元,加上原村委会商铺,经重新装修招租,租金约3万元,村委会固定经济收入达到8万多元。
如今,通过多种“造血式”项目的帮扶,永乐村年人均纯收入从原来的5430元增加到11000多元,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从2352元提高至9900多元,村委会年经济收入从1.5万元攀升至8万元以上。
“技能式”扶贫 增加收入到村到户
为提高永乐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农业生产技能和非农技能,扶贫工作组和永乐村委每年度都组织2次以上的农业技能和非农技能培训。对每户贫困家庭制定帮扶方案,有种养条件的贫困户加入到合作社发展农业,有意向外出务工的贫困家庭,通过合法渠道介绍到发达城市打工。
贫困户卜桂芳今年已经60岁,在接受帮扶以前,全家四口(除外嫁女儿)靠种植几亩水稻为生,但田地经常被水淹,收入微薄。如今,他的老婆和儿子,通过工作队的介绍到花都打工,他自己则在家种点蔬菜、养点鸡鸭,一方面解决日常生活支出,另一方面照顾老母亲。“现在,我老婆和儿子打工,一年挣五六万元,存着建房子完全没问题。”卜桂芳高兴地说道。
事实上,卜桂芳的新房正在建设当中,今年七八月份就可以入住了。他跟永乐村其他60户住房困难户一起,通过省、市的资金补助以及自身所挣的收入建起了新楼房。
通过合作社带动、项目帮扶和贫困户自身的努力,永乐村已顺利已完成脱贫任务,通过省市的考核验收。接下来,进入新一轮精准扶贫,驻村工作组还将积极寻找其他可行的扶贫项目。“石牯塘镇是一个旅游胜地,有九州驿站、蝴蝶谷等旅游景点,待时机成熟,我们考虑发展乡村旅游。”卢辉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