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彩论坛排名

简体版 | 繁體版 | 无障碍 | 手机端
手机端二维码
| 微信
微信二维码
网站支持IPv6
博彩论坛排名 > 要闻动态 > 农事头条

107个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是怎么来的

时间:2015-08-11 09:37 来源:南方日报
【字体: 分享到:

博彩论坛排名 

  编者按:近日农业部公布了103个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和4个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试点单位名单,体现了国家以点带面推动建立责任明晰、监管有力、执法严格、运转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规划部署。本版今日邀请相关专家对此次创建工作加以解读,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些县(市)是如何“上榜”的。

  专家解读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 

  安全不安全数据说了算群众说了算 

  专家指出,此次的创建活动的总体考虑是以“菜篮子”产品主产县为重点,坚持“产”“管”并举,推动各地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探索建立有效的监管模式,以点带面,整体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为确保安全县创建创出成效、名副其实,农业部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制定了一套完善的办法,可以说此次创建有创新、有特色、有亮点、有成效。

  18个关键项实行一票否决

  从遴选确定看,安全县创建坚持两个严格,即坚持严格的标准和严格的程序。考核办法由工作考核、质量安全水平和群众满意度三部分组成,考核评价总分为100分,其中工作考核设置50个检查要点,15个关键项,占总分60%;质量安全水平测评设置2个关键项,占总分20%;群众满意度测评设置1个关键项,占总分20%。关键项就是要求质量安全县必须要做到的内容,关键项达不到要求的,实行一票否决,不能认定为质量安全县。综合三个部分内容,得分在90以上(含),且所有关键项均符合要求的,才能认定为质量安全县。

  从内容设计看,安全县创建有两点创新,即把质量安全水平测评和群众满意度作为考核评价的主要内容,让数据说话、让群众说了算。质量安全水平监测由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要求监测范围包括县域内的主要农产品、影响质量安全的重要参数,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科学性。县域内主要农产品的监测合格率要求达到98%以上,禁用药物和违法添加物质的监测合格率达到100%,而且该项为关键项,实行一票否决。群众满意度测评由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具有较高公信力的第三方机构开展,要求包括产地环境监控、投入品监管、生产过程管控、专项整治、监管工作、科普宣传、投诉举报受理、突发问题处置和质量安全状况等方面的内容,群众满意度要求在70%以上,而且该项为关键项,实行一票否决。

  创建主体是县级人民政府

  从工作机制看,安全县创建体现了两个理念,即全程监管和社会共治,实现全链条监管、全社会参与。

  在全程监管方面,安全县创建要求创建主体是县级人民政府,而并非农业部门,考核评价也要求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组织开展,目的在于强化各部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实现多部门合作与全程监管;同时在创建内容上,按照农产品生产经营链条,对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生产过程、包装标识、产地准出、市场准入等各个环节做出规定、提出要求,各创建县因地制宜地建立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充分体现了全程监管理念。

  在社会共治方面,不但要求创建县人民政府落实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而且要求统筹利用社会各方力量,引入第三方考核机制,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共同监督农产品质量安全。

  创建成功不等于一劳永逸

  从监督管理看,质量安全县实行“定期考核、动态管理”的工作机制。质量安全县创建成功后并非一劳永逸,对出现问题或者不符合考核标准的建有完善的退出机制。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每2~3年将开展一次考核,农业部不定期开展监督检查,设立举报电话,鼓励公众监督,同时明确了整改和撤销称号的几种情形,增强质量安全县的责任感和压力。

  应当说,基层政府直接面对生产经营农户,在农产品生产源头把关和质量控制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通过典型引路,为依法履行监管职责树立样板,为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探索行之有效的监管模式,是整体提升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的有效手段。

  农民的事儿,由农民自己来管 

  ——陕西省富县“抓好合作社”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见闻 

  “五谷杂粮遍地有,九州不收鄜州收”,古称“鄜州”的陕西省延安市富县位于黄土高原与渭北旱原的交界地带,水量充沛的洛河和葫芦河贯穿县域南北,成就了这个陕北县城一派山清水秀的“江南景象”。2015年8月4日,农业部公布了首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创建试点单位名单,富县名列其中。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行走在世界最优苹果生产区之一的五指塬上,县委书记冯振东告诉记者,3年前,富县的农业主导产业苹果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30多万亩,面积上去了,效益提高的空间从哪里来?富县县委、县政府选取了已经在国际上获得广泛认可的“良好农业规范”体系,从2012年开始以此为抓手开展“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和“全国良好农业规范示范县”的创建工作,目标非常明确——要让卓越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成为富县农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36万亩苹果要按一个标准打理

  良好农业规范简称“GAP”,目前已经被61个国家的2.4万多家农产品生产者所接受,通过GAP认证的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富县是国内外专家公认的苹果最佳优生区之一,优质苹果生产的七项指标俱佳,发展苹果产业得天独厚。“要让优良的自然禀赋真正成为富民的优势产业,富县的36万亩苹果园得按一个标准打理。”县长李志锋告诉记者,在富县,“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成为果农们人手必备的教科书,而负责让果农们将这些教科书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是覆盖了全县70%以上种植面积的合作社组织。

  在富县富红果业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大厅里,《苹果生产手册》、《科学施肥、用药方案》、《农资识假辨假知识手册》一应俱全,合作社副理事长杜广平告诉记者:“一个质量不合格的苹果有可能会对整个县的苹果产业造成重创,从合作社这一层,就要求果农严格按照GAP规范进行生产操作,不按照规程操作的果子,合作社一律不收。”

  如今富县苹果、蔬菜、水稻等主导产业的标准化入户率已达到95%以上,病虫害绿色防控实施面积已达到90%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产全程记录制度落实率、测土配方施肥落实率均已实现了100%。

  合作社理事长成了农资监管员

  “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千头万绪,各个风险环节防不胜防。要在思想上真重视,行动上真落实,还得靠合作社。农民的事儿,要由农民自己来管。”主管农业工作的副县长魏恒说。

  在富县,覆盖了70%以上农户的合作社不仅仅是农民自发联合起来的生产组织,更成为应对市场需求、进行农户监督的重要管理组织。

  富县羊泉镇下良村村民张广智有13亩果园,由于加入了合作社,肥料、农药等农资产品都是使用合作社的,价钱便宜而且质量有保障。在农产品投入上,1亩地能节约325元钱。“13亩地,长年累月,是啥概念?”张广智乐得合不拢嘴。

  为农户节约农资成本还不是合作社统一供给农资的全部意义。在富县,以合作社为单位建立了覆盖全县的“县级配送中心——乡镇配送站——村级配送点”的三级直营销售新型农业投入品经营配送网络,以合作社为单位,严格执行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制度。延安华圣三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富红专业合作社、富旺合作社、鸿升合作社、盛隆农资、丰华农资6个配送中心,19个配送站,168个村级配送点,统一门头,统一编号备案,组建了技术服务队伍,制定了药、肥使用指导方案。县域内50%以上的农资实现连锁、统购、配送等营销模式。高毒农药100%实行定点经营、专柜销售和实名制购买,对假劣农资案件查处率达到100%,并建立了“黑名单”制度,每个配送中心的合作社理事长都成了农民们农资使用的监管员。

  要让子孙后代都有这么好的农产品吃

  富县境内肥沃的黄土地有着150米的土层厚度,长期没有大型厂矿企业发展的历史,使得当地的水、气、光、热、土壤等都符合良好农业规范的产地环境标准。

  在富县榆黄蔬菜产业园区,蔬菜大棚的两侧各建有两个残枝病叶贮存区和无害化处理池,定期处理农业生产中的废弃物,经高温杀菌、腐熟将其变成有机肥,再次施入大棚,循环利用。这一切都是按照良好农业规范的标准建设而成。

  种了十几年苹果,把苹果销往东南亚各地的富县绿地合作社的张录平告诉记者,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对苹果品质有着极大的影响,“施用化肥和施用有机肥的苹果,同样的个头大小,重量不同,口感上,施用有机肥的苹果含水量更足,甜脆度高。”

  正是因为意识到了环境对农产品品质的重要性,在富县,曾经一文不值的羊粪如今成了“香饽饽”,很多农户用300元/方的价格从宁夏、青海购买羊粪发酵制作改良土壤的有机肥。

  “不能等土壤肥力下降了再补救。”绿色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党新昌说,他们合作社生产的韭菜实行3年轮作制,靠绿色品质打进了一线城市的高端市场,“太多的农业优势产区为了短期内获取高额利润而不顾环境承载力进行农业生产,我们要让子孙后代都有这么好的农产品可以吃。”

  如今,这样的生态农业理念已经成为富县干部群众的共识,全县现已通过良好农业规范认证25.5万亩、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7万亩(包括25.5万亩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绿色食品认证17万亩、有机食品认证1.26万亩,认证总面积达到45.26万亩,占全县49万亩农产品生产面积的92.3%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