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了《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这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2年聚焦“三农”。意见指出,要围绕建设现代化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加快推进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电子支付、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应用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领域,进一步提升农业信息化发展能力和水平。中国信息协会筹备将于2015年9月18-19日在北京举办以“2015中国互联网农业”为主题的论坛,就互联网+农业发展等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交流与研讨。论坛以“融合、创新、转型、升级”为主题,将邀请各部门信息化领导、国内外相关行业组织与研究机构专家,专业院校、农业园区、农业企业信息化建设负责人、农业信息化技术供应商、供销合作社、方案提供商代表、农业信息化投融资机构专家等,展望发展趋势、分享成功经验、探讨产业前景。
互联网技术深刻运用的智能农业模式
以计算机为中心,对当前信息技术的综合集成,集感知、传输、控制、作业为一体,将农业的标准化、规范化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不仅节省了人力成本,也提高了品质控制能力,增强了自然风险抗击能力,正在得到日益广泛的推广。
互联网营销综合运用的电商模式
农业电子商务是一种电子化交易活动,它是以农业的生产为基础的。其中包括农业生产的管理,农产品的网络营销,电子支付,物流管理等。它是以信息技术和全球化网络系统为支撑点,构架类似B2B、B2C的综合平台支持,提供从网上交易、拍卖、电子支付、物流配送等功能,主要从事与农产品产、供、销等环节相关的电子化商务服务,并将以充分消化利用。
互联网与农业深度融合的产业链模式
将互联网与农业产业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充分融合运。用互联网技术去改造生产环节提高生产水平,管控整个生产经营过程确保产品品质,对产品营销进行了创新设计,将传统隔离的农业一、二、三产业环节打通,形成完备的产业链。
互联网重塑农产品流通模式
传统批发商和零售商主动求变。近年来,大量的农民和合作社正踊跃变身网商,将自家或收购的农产品进行网络销售。
消费者由被动变主动,成为主导力量。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赋予消费者前所未有的信息能力,消费者从孤陋寡闻变得见多识广,从分散孤立到相互连接、从消极被动到积极参与,最终扭转了产消格局,占据了主导地位,不断参与各个商业环节中。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同步信息化,也为未来基于互联网的订单农业奠定了基础。
推动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新发展。以电子商务为载体的原产地农产品直销成为热点;进口农产品成农产品电商新热点;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淘宝网生鲜产品的增速高达194.58%,居所有品类排名首位;农产品预售模式渐热。
互联网农业创新的实际意义
提高效率,降低风险,数据可视化市场可视化,使生产产量可控;打破传统,重新构建了农产品流通模式,突破了传统农产品生产模式,建立新的信息来源模式;安全感,向国外可追溯农业看齐,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链条化,纵向拉长产业结构;信息共享,了解更多最新最全信息。
联系人:朱 军;电 话:010-51528344 18611981418
邮 箱:nyxx007@163.com;网 址:www.ciia.org.cn
相关附件:
网站标识码4400000028
粤ICP备2021045362号
粤公网安备44010602004828号
主办:博彩论坛排名 承办:广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东路135号网站维护:020-37289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