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的田野上南粤处处春耕忙
希望的田野上南粤处处春耕忙
全省农科、农资、农机“三下乡”服务拉开序幕
“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眼下,农时紧张,春耕备耕工作正在南粤大地火热展开。
4日下午,我省在海丰县召开全省春耕备耕暨农业科技、放心农资、农业机械“三下乡”现场会议。
与会人员现场见证了海丰县集中育秧、机械播种、机械办田和机械插秧及连片大面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火热春耕场景。同时,农业科技、放心农资和农业机械“三下乡”现场展示,赢得了农民的热烈欢迎,不少农民现场购买农机、咨询生产技术。
“春耕备耕情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全年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在海丰县田间地头召开现场会,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全国春季田管暨春耕备耕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动员部署好我省的春耕备耕工作的具体举措。
种植意向稳定清明前插完早稻
目前,我省冬种作物已陆续收获上市,2015年春耕生产工作序幕正徐徐拉开。
今年春耕,农民种植意向比较稳定。据省农业厅农情调度对各地种植意向调查,预计今年全省农作物播种面积7000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3750万亩左右,种植意向基本稳定。
农民有意向,政府扶持力度也不小。今年,中央和省继续实施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政策。同时,继续执行早晚籼稻最低收购价政策,保障种粮农民预期收益。
从全省来看,各地正集中人力、物力加快春耕备耕工作,加强技术服务指导,确保在清明前基本插完早稻,争取季节主动权。今年的进度略快于去年同期,截至2月28日,全省春播面积371.95万亩,占春播任务的12%。
从全国来看,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12次聚焦“三农”,全社会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的氛围愈加浓厚。与去年相比,今年一号文件进一步强调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和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笔者了解到,我省今年也将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今年的春耕生产工作中处处体现着我省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和创新金融支农等工作的亮点。
利好因素多春耕备耕进展良好
笔者从省农业厅获悉,今年,我省春耕备耕生产形势总体较好,农资、水源、气象等基础条件较为有利。
在农资储备方面,预计今年早造全省需要杂交水稻种子800万公斤,杂交玉米165万公斤,花生种子4500万公斤,农药需求量1.62万吨。据调查统计,目前我省各种农资产品质量保证、供应充足、种类齐全、价格总体平稳。
春耕备耕的主要农资产品肥料目前库存充足,价格稳定。今年春耕期间肥料需求量预计约为185万吨。目前我省肥料库存总量约162万吨,接近春耕需求的九成。元宵节后,各肥料生产企业陆续开工,春耕肥料将得到全面供应。
在可用水资源方面,据水利部门反映,1月份全省各片区1960座大中小型水库的蓄水量188.7亿立方米,均比去年同期多28.8亿立方米。由于各水库蓄水量丰于常年,为春季农业生产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值得高兴的是,今年春耕气象条件总体有利。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春播期间我省平均气温大部分地区偏高0.1℃—1.0℃,雨量偏少一成至二成。低温阴雨年景偏轻,有利于春播生产。
3月4日下午,全省春耕备耕暨农业科技、放心农资、农业机械“三下乡”现场会议在海丰县召开,会议要求:
狠抓结构调整。深入推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不断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突出高产创建,提高种植效益,促进农业和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
狠抓政策落实。加大宣传,加强监督检查,切实做好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等补贴资金的核对和发放工作。
狠抓科技支撑。加强农业科技攻关,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突出抓好良种良法,积极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狠抓产品安全。保障农资供应,重点强化对农资、农药、种子市场的监管和规范,做好气象灾害和病虫害防御工作,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狠抓指导服务。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扎实做好春耕备耕各项工作。
科技兴农
启动建设农业科技支撑平台
科技让现代农业插翅腾飞
良种良法图片巡展、农业专家现场技术咨询、专题技术讲座、田间地头现场技术指导、免费派发农科丛书……2015年农业科技下乡是农民非常关注的一项惠民行动。今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是什么?不少往年尝到了甜头的农民正跃跃欲试,急于了解。
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我省科技兴农步伐加快,目前已经建有161个农业科研和4331个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分别有41家科研教学单位和企业,3个首席专家、45个岗位专家和36个综合试验站站长岗位参与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排名全国各省区第二。育成了一大批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农作物新品种和畜禽良种。截至2014年底,累计遴选发布农业主导品种470个,先进种养技术130项,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7%,家禽良种覆盖率85%,猪良种覆盖率95%。
下一步,我省科技兴农工作计划建设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以及启动建设农业科技支撑平台三大体系。
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我省将实施农业科技四大工程。科技创新方面,支持省农业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等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培育一批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现代农业装备能力提升等重大科技项目。现代生物种业方面,建立商业化育种生物技术创新体系。合力打造“广东生物种业硅谷”,力争通过5年时间,育成100个以上有特色、有前景、有竞争力的动植物优良品种(品系)。而在科技成果转化上,以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要对象,每年重点支持推广10项以上农业重大技术,着力推进重大技术推广全覆盖。在培育培训工作中,努力培养一批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新生代型职业农民。
农资护农
重拳出击,严厉打击
有效保护农民权益
为确保公众“舌尖上的安全”,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继续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今年我省农业部门将重典治乱、重拳出击,严厉打击非法添加、违法使用禁限用农兽药、制假售假等违法违规行为。针对基地、生产企业和农民合作社进行重点监测抽查。力争做到不漏掉一个违规产品,不放过一个违法企业,不姑息一个不法分子。不仅如此,还将建立市县属地管理责任制、诫勉谈话制度及农产品质量安全黑名单制度,对不法生产经营者,依法公开其违法信息。
目前,一场专门打击侵犯品种权和制售假劣种子行为的专项整治行动正在全省展开。行动以种子生产、经营大县和案件高发地为重点区域,紧盯近3年监管发现的问题企业、问题品种和问题经营门店。春季重点围绕杂交稻种子和柑桔苗木市场,查处制售假劣种子、无证生产经营,捣毁制假黑窝点,严惩不法分子,退出一批不宜推广的品种,淘汰不合格的种子企业。行动中发现构成犯罪的,按规定移送公安机关,坚决杜绝有案不移、以罚代刑等;对地方保护严重、不作为、乱作为、参与违法经营的单位及相关责任人,要启动行政问责机制。
除了严厉打击,今年还要推动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将全省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100%纳入追溯范围。
惠农政策
种粮补贴近期发到农民手上
农机购置补贴已发至各市县
笔者4日从省农业厅得到消息,今年国家继续执行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及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年前中央财政已提前下拨了部分补贴资金,各地正抓紧发放补贴资金,争取在春耕期间把补贴资金足额兑现到农户手中。
2015年种粮补贴标准较去年有所提高,每亩补贴标准提高1至2元。2015年生产的早稻、晚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为每50公斤135元、138元,保持2014年水平不变。省农业厅要求各地认真做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宣传,引导农民合理种植,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除了种粮补贴,我省2015年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2.28亿元,目前也已经安排到了各县(市区)。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说,我省按照农业部、财政部实施意见的要求,制定了《2015—2017年广东省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方案》。为方便购机者,方案进一步优化了补贴流程,简化了补贴程序。今年,购机者只需要到农机管理部门一次,就可以办理所有手续。今年还将事前的审核变成事后的监管,提高了为农民办事的行政效能。
农机强农
天上无人机植保,地上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
先进装备提升农业质量和效益
在4日的省“农机促春耕”现场会上很热闹,来自省、市、县的农业技术人员格外忙碌。
水稻机械化大田育秧、机械化集中育秧、机械化耕整地、无人驾驶植保飞机、机械化收获、机械化烘干全程技术与机械……各种先进机械操作让海丰农民目不暇接。现场演示更是赢得不少农民的热烈掌声。
原来,现场正在通过课堂理论知识培训、现场实操、现场演示等方式,示范推广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以及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和稻谷烘干技术。
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本次活动以“农机促春耕”为主题,讲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动员组织农机下田,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促进春耕生产。
他进一步表示,目前我省农机春耕备耕工作进展顺利。全省行动较快的汕尾、湛江、江门、高要、廉江、雷州、潮阳等市县(区)已经陆续开展农民育秧和机械化插秧技术的培训。今年全省各地将组织各种拖拉机20多万台(套),各种排灌机械超12万台(套),专业育秧设备200多套,插秧机9900多台参加春耕机械化生产。预计实现机耕面积超1700万亩,机械化插秧面积170多万亩。
服务活农
财政资金与金融支农政策双轮驱动
社会服务促进农业规模化专业化发展
社会服务一直是农业规模化、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动力,笔者从省农业厅获悉,目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金融支农力度也越来越大,正在为农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近年来,随着多项扶持政策的出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力不断增强,农业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格局正在加快形成。全省新增省级农民合作社5400家、家庭农场4500家,累计分别达3.19万家和3.75万家。这些合作社积极拓宽出资方式,推动农社对接,带动农民致富。
眼下,公益性农技服务、农民专业合作服务和经营性农业社会化服务三者相结合的农技推广服务新模式也在加快发展。
此外,金融支农力度也持续加大。一方面,我省实行财政资金与金融支农政策双轮驱动,安排农业龙头企业贷款贴息资金,撬动金融资金投向“三农”。另一方面,实施农民合作社“政银保”项目,首批申请贷款金额5.56亿元,而以“政银保”、“投贷补”等形式引导更多的金融资本也正在投向园区建设。此外,通过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提高覆盖面,全省水稻承保面积2469.89万亩、覆盖率86.97%。
基层动向
海丰建10万亩粮食示范基地
投入4000万元,力争清明前动工
粤东海丰县是我省40个产粮大县之一,海丰县负责人介绍说,今年春耕最大的特点就是“早、优、大”,全县已经完成了五成左右的春种春插任务,将计划投入4000多万元建设一个连片10万亩粮食示范基地,争取清明前后动工。
“去年入冬以来,我们就把今年春耕备耕列为‘三农’首要工作。”这位负责人说,海丰83万人口一半以上是农民,全县51万亩基本农田今年春播种植意向性面积35.76万亩,其中24.14万亩是粮食。截至3月3日,全县杂交种子50吨全部到位,播种农作物面积3.6万亩,办田12万亩,育秧10万亩(大田),海丰春耕可以说正是热火朝天。
笔者了解到,上述的10万亩粮食示范基地在今年春耕时正同步推进。这是一个省级现代粮食示范区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4000多万元,位置在海丰黄江两岸。按照计划,示范区要体现现代粮食产业发展格局,凸显海丰水稻产业优势。目前,项目已完成前期工作,即将进入招投标阶段,预计清明前后可动工建设。
“今年春耕从去年一入冬就开始准备了。”海丰县负责人还说,去年一入冬,就发动全县各地掀起冬修水利热潮,目前全县52%的常用耕地农田生产条件得到有效改善。现在,春耕累计投入财政、银信等涉农资金5000万元。海丰组织县供销联合社、县长威农机专业合作社、县中荣农资公司等单位和农资企业积极落实农机、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的调剂和供应,确保满足春耕生产需求。(文/苏力 图/省农业厅供图)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