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产权市场明确公益性定位
《关于引导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康发展的意见》的发布,有利于充分发挥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的巨大杠杆作用,撬动农村各种有利因素助推现代农业发展,同时更好地保护农民土地承包权、保护耕地红线、保护农民利益不受损——
1月22日,中国政府网全文公布了国务院《关于引导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康发展的意见》。这是第一部针对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的全国性政策指导文件。随着政策对交易市场定位、形式和运行等方面的首次明确。业内人士预计,未来县一级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交易由私下转向公开
近年来,随着农村土地经营权、林权、集体资产等各类农村产权流转交易需求增长,各种形式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接连涌现。截至2014年底,全国已有800多个县(市)、13000多个乡(镇)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有1200多家林权交易机构和6个省级农村产权交易服务机构。
“农村产权交易以前大多是私下完成,现在通过产权交易中心运行,就是让交易更加公开、规范,实现农村产权收益最大化和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目标,同时也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纠纷。”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农工办副主任季水华说。
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农村产权资源要素高效、合理、顺畅流转。但在实际操作中,交易机构定位模糊,究竟是盈利还是非盈利的争议不断。针对此,文件明确要坚持公益性为主。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是政府主导、服务“三农”的非盈利性机构,可以是事业法人,也可以是企业法人,但必须坚持为农服务宗旨,突出公益性。
市场建设以县域为主
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3.8亿亩,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总面积的28.8%。这些交易大部分由农民自发进行,只有部分发生在场内。有关机构对部分县级林权交易中心的统计显示,林权交易市场出现交易量萎缩、交易程序复杂、林农转出意愿低等诸多问题。
记者此前采访了解到,很多农村产权交易所自成立以来,集体资产股权、集体实物资产、农业知识产权等交易很少,有些只起到登记备案的作用。同时,交易市场建设成本较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研究部部长叶兴庆说,以林权交易中心为例,按照要求需要设置办公场所,配置办公用品、配备专职人员,一般来说县级林权交易机构年度平均支出需要20万至30万元。
基于此,有专家提出,要研究农村集体产权交易需求到底有多大,各地一哄而上建设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有没有必要。针对部分地区的急躁情绪,文件明确,是否设立市场、设立什么样的市场、覆盖多大范围等,都要从各地实际出发,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现阶段市场建设应以县域为主。
集体土地承包权不得流转
目前,各地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交易的产权品种差异较大。品种较少的如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只有3种,而温州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等已超过10种。究竟哪些品种可以入市交易?文件明确,法律没有限制的品种均可以入市流转交易。农村产权类别较多,权属关系复杂,承载功能多样,适用规则不同,应实行分类指导。
专家介绍,现阶段的交易品种主要包括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林权、“四荒”使用权、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农业生产设施设备、小型水利设施使用权以及农业类知识产权,但不涉及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依法以家庭承包方式承包的集体土地承包权。
那么,哪些法人和自然人可以入场交易呢?文件明确,农户拥有的产权是否入市流转交易由农户自主决定。一定标的额以上的农村集体资产流转必须进入市场公开交易,防止暗箱操作。除农户宅基地使用权、农民住房财产权、农户持有的集体资产股权之外,流转交易的受让方原则上没有资格限制。对工商企业进入市场流转交易,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准入监管和风险防范。
撬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有力杠杆
瞿长福
以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体制机制、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改革正在进入深水区,这一时期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的规模和影响将更加突出。1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引导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康发展的意见》,在关键时候出台规范性指导意见,可谓正当其时。
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的建立,既为农民实现财产价值提供了稳定的交易空间,也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实现土地规模经营的交易平台。但目前农村产权交易市场还存在影响力有限、交易能力有限、保障能力有限、交易不规范等明显局限。一些省份出台了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的指导性文件,许多地方市、县、乡也建立了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但交易机构设立在哪个部门、由谁主管、是企业性质还是公益事业性质,都处于探索阶段,实践中有的归口农业,有的归口国土,有的归口林业,有的由企业主导,交易形式、交易范围、交易手段也属于“摸着石头过河”。
这种状况与目前农村产权交易的实际需求、与农业农村的发展形势还存在明显距离。因此,在更高层面出台规范性指导文件,有利于充分发挥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的巨大杠杆作用,撬动农村各种有利因素助推现代农业发展,同时更好地保护农民土地承包权、保护耕地红线、保护农民利益不受损。
从政策层面来看,加快农村改革创新、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是“三农”工作的重点,这都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直接相关,规范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为推动土地流转、维护农民财产权利提供了良好保障。从法律法规建设来看,这些年加紧推行的各种农村产权确权登记颁证为产权交易提供了更多的法律依据和更好的法律保障。从农村实践来看,各地大多建立了产权交易市场,有些已经成为当地农村产权交易甚至农民财产抵押贷款的重要力量。
推动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健康发展,既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结果,也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保障,需要深刻认识,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