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青年农商北上“充电” 发展现代农业
开办广东农业领域的黄埔军校,为广东省发展现代农业“取真经”
地沟油、膨大剂、注水肉……今年以来,新一轮食品安全的名词不断地刺激着公众的眼球。食品安全危机的背后,是整个社会对农产品安全生产监管体系,以及对整个农业发展的忧虑。
无农不稳。今年初出炉的广东“十二五”规划提出,2015年初步建成现代农业体系。“十二五”规划描绘了广东建设现代农业强省的美好图景,然而,着眼于现实的食品安全担忧,农产品生产如何提振社会信心?对于几千万南粤青年而言,现代农业的“集结号”又提出了怎样的命题?
日前,为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广东省青年发展现代农业促进会组织了首届“发展现代农业”研修班,来自广东各地的54名龙头农业企业家北上北京、山东“取经”。
冲击1:食品安全要走透明路线
食品安全问题已困扰消费者多年,今年以来发生的一系列食品安全危机,又把这一问题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何恢复消费者的信心?如果让安全进入农业生产的所有环节?许多广东农业企业家要“讨说法”。
著名三农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为农村企业家支招:“要走透明路线,发展透明农业,即让消费者能进入你的农场或者加工场,他们能看到你的养殖、屠宰、加工等过程,并且提供配送服务。这种方式的缺点虽然是成本很高,但企业可考虑先与高档餐馆等展开合作,从点到面,慢慢打开市场。”
讲座席间,有敏锐的广东企业家已经开始注意到商机,正尝试做集生产、加工、流通、科技、示范和休闲观光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在我的示范园里,排水渠上养着鱼,游客看到活生生的鱼,就会相信我田里的作物是健康的。”某有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温总表示,他有意在有机农业领域边摸索边前进。
冲击2:农业企业要让利于民
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学员一行还到了被誉为“中国一号菜园子”的山东寿光实地考察了寿光蔬菜产业集团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它们的水肥一体化以及温室环境自动化检测控制系统让企业家印象深刻。
来自东莞的一名企业家表示,发展农业产业园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趋势,它彻底改变了面朝黄土背朝天,农业靠看天吃饭的局面,把不可控农业变为可控农业,同时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的工作环境,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企业还需要让利于民。”在国内某知名企业的饲料加工部和肉食加工部,企业负责人表示,该企业为当地农民提供最简便,路途最短的运输服务,生产的饲料每吨只赚20元。“固然,这里有企业战略的考量,但至少说明了一个道理,即企业只有诚信为人民服务,让利于民,才能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经过这次的参观,不少企业家明确表态“不做黑心商人”。
企业“抱团”发展现代农业
建议
“长期以来,中国农业生产的现状都是以散户经营为主,生产流程简单,品质难以保证,近来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更导致公众对安全食品的呼声越来越高,这对农业发展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机遇。”一些企业家反映,广东农业企业未能做大做强的主要原因有:资金融资困难、产品科技含量低以及企业势单力薄未能形成“抱团”态势。
对此,团省委青农部部长冯永忠向记者表示,省青农会接下来将完善农业企业服务平台,为农业企业提供智力服务。他说,此次研修班开创了农业领域的“黄埔军校”,培养了一批青农会的骨干力量,接下来还会有“黄埔二期,三期”等促进青年发展现代农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