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双到”显成效15万户初步脱贫
155.8万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增幅达51.76% 实现脱贫人数占贫困人数的44.5%
在人们的心目中,“富可敌国”的广东似乎离“贫困”相去甚远;然而,事实上,贫困依然是广东最突出的问题之一。省扶贫办的统计显示,到2009年初为止,全省仍有贫困村3409个,数以百万计的贫困人口人均年收入仍在1500元以下。
2009年上半年,广东省委、省政府专门出台《关于我省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扶贫开发工作的目标:从2009年开始,用3年时间,通过实施“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方式,采取“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等综合扶贫措施,确保有80%以上被帮扶的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2500元以上,基本实现稳定脱贫。
两年过去,“双到”扶贫取得了显著成效。2010年,全省经核定的37.1万户、155.8万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达2410元,与帮扶前相比,人均增收822元,增幅达51.76%,其中15.6万户贫困户、69.3万人年人均纯收入已超过2500元,初步实现脱贫,分别占贫困户数、人数的42.1%和44.5%。3409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得到稳定提高,总体收入达10249万元,平均每村达3.01万元。
两年来广东省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扎实推进,取得了阶段性重大成果。目前,广东省已完成了全省核定后的37万多户贫困户、157万贫困人口的建档立卡工作,并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要求制定了针对性的帮扶方案;全省3409条贫困村帮扶责任人全部得到落实,并派驻工作组3541个,驻村干部11524人。
更令人鼓舞的是,随着“双到”工作的推进,广东省已经形成了一股全社会高度关注、直接参与反贫困攻坚战的强大声势:自广东省开展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以来,得到了各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踊跃支持,去年各级领导到贫困村接近20万人次,干部职工到贫困户超过143万人次。2010年,政府和各界共投入帮扶资金44.2亿元,平均每条贫困村129.7万元;在去年的“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期间,全省各界认捐、捐款达30亿元。今年1至4月份,全省共落实帮扶资金6.8亿元,进一步推进了“双到”工作的开展。
人力、物力、财力的大量投入,极大地改善了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其脱贫致富奠定了基础。至2010年为止,广东省共启动扶贫项目7558个;组织农民参加各种专业技能培训共64万多人(次),劳务输出16万多人;解决了66.9万贫困户饮水安全问题,贫困户饮水安全率达95%以上;解决了2.6万贫困户住房难问题;将4.9万户贫困户纳入农村低保,帮助36万多贫困户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帮助建设文化卫生项目9000多个。贫困户适龄子女普及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考上高中和高等院校的贫困户家庭学生能够正常在学校就读。
据了解,自开展“双到”扶贫以来,广东省扶贫开发工作领导重视程度之高、派驻帮扶干部力量之强、扶贫投入力度之大、发展项目之多、社会力量参与扶贫之广泛均是前所未有。
为更好地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省委、省政府还决定对不具备生产生活条件的贫困村庄实施搬迁安置,计划从今年开始到2015年,用5年左右时间集中力量完成3000条不具备生产生活条件贫困村庄、6万户、30万人的搬迁安置任务。其中,今年搬迁500条村8000户。与此同时,广东省还决定从今年起至2015年,省财政安排54.15亿元扶持农村54.15万低收入住房困难户改建住房。其中,今年安排14亿元完成14万户改造任务。
为巩固“双到”扶贫的成效、建立扶贫开发的长效机制,广东省还将从立法上保证扶贫工作长期性、稳定性。最近,有关部门已草拟了《广东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目前条例已报送省政府。有关专家表示,该条例的出台将进一步推动扶贫开发工作的深入开展,今后,关注贫困、扶贫济困有望成为广东的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