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召开年中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座谈会
李容根强调 推动全省农村农业经济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7月21日,广东省年中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座谈会在佛山市召开。会议学习贯彻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和全省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精神,分析了上半年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形势,研究部署了下半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广东省政府副省长李容根出席会议并作讲话,省政府副秘书长颜学亮主持了会议,农业厅厅长谢悦新在会上作工作报告。各地级以上市政府分管农业领导及省有关涉农部门的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从会议获悉,今年上半年广东省在克服了自然灾害和农产品市场波动等不利因素影响下,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农村经济运行平稳,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据初步测算,上半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22.3亿元,增加值914.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8%和3.9%;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4266.4元,同比增长14.1%。全省春收粮食总产量103.7万吨,同比增长3.4%。预计夏收粮食总产609万吨,同比增3万吨,其中早稻总产519万吨,与去年持平;上半年肉类总产值208万吨,同比增长3%,其中生猪出栏1780万头,增长2.9%。
谢悦新厅长在报告中指出,今年上半年以来,广东省在“三农”工作、发展农业强省、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任务和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主要体现在:一是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力度加大。积极落实支农惠农政策,积极制定各项补贴实施方案,保证惠农政策落实到位,调动农民积极性。加强重点基地建设,加大力度支持40个产粮大县建设,建立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县71个,大力支持200家重点生猪养殖场建设,增强农业生产力。抓好春季农业生产,加强规划引导,在农机服务、技术深入、救灾复产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保障生产顺利开展。二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力度加大。以科技进步为依托推进农业生产手段转变,推进5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现10个“超级杂交水稻高产示范工程项目”示范点,遴选67个农业主导品种和28项主要科技推广技术,新增10个水稻机插秧示范县和100家农机专业合作社。以质量效益安全为目标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创建51个国家级园艺作物标准园,组织实施60个“一乡一品”项目,建成国家级和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479个。以机制创新为动力推进农业经营方式转变,积极推动“农超对接”和粤台农业合作实验区建设。三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力度加大。农村经济体制机制改革取得进展,在9个地级市建立了15个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加快,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开展农民工积分制入户城镇工作的指导意见》加快了农村户籍制度改革。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初见成效,对全省3409个贫困村实行建档立卡,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启动全省“扶贫济困日”活动,落实“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
针对当前广东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谢厅长表示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的“三农”工作部署,从现代农业强省建设、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农产品产销衔接、扶贫开发双到工作、质量安全保障工作和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六个方面着力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各项工作,确保完成全年目标。
会上,李容根副省长充分肯定了上半年广东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效,同时强调,下半年工作要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推动全省农村农业经济工作又好又快发展,要着力在“七个狠抓”上下功夫。一是狠抓农业生产。要狠抓农业结构调整,狠抓项目带动,着力推进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着力推进农产品产销衔接,抓好农产品安全生产,着力推进农业对外交流合作。二是狠抓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水利工程建设,认真研究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项目试行BT模式建设问题,组织实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插红旗”制度,健全管护机制,扎实做好“三防”工作。三是狠抓林业工作。全力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林业支柱产业,构筑牢固的生态安全屏障。四是狠抓海洋渔业发展。大力推进“三大蓝色产业带、四大临海工业基地”建设,大力提升现代大宗鱼类、名优特种鱼类、出口优势产品、都市渔业“四大产业体系”,着力推进深水网箱工程、振兴南珠工程、水产良种工程、标准渔港建设工程、标准鱼塘建设工程和渔业“走出去”“六大工程”建设。五是狠抓农村民生改善。着力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确保农民增收;继续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完善农村卫生医疗服务;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促进文化惠民。六是狠抓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细化帮扶方案,提高帮扶成效。七是狠抓深化农村改革。加快简政强镇改革,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农村金融保险体制改革,加大对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的指导。
针对台风“灿都”即将登陆,李容根在会上做出部署,要求高度重视,认真做好防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