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推行农村劳动力免费技能培训
对于来自清远的杨卫好来说,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计划切切实实地改变了她的生活。生活在连南县偏僻山村的杨卫好,小时候由于家境贫寒,早早就辍学在家种地,婚后双方的父母需要赡养,小孩读书需要费用……种种的一切,使她倍感自己无技能带来的压力和痛苦。今年五月,她从村委会听说,省里有政策,可以让农村劳动力享受到免费技能培训学习。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她报了清远市高级技工学校计算机应用这个免费培训专业。此前对计算机应用一无所知的她非常珍惜这一机会,在学习期间,她认真听课,认真做笔记,认真练习,逐渐掌握了基本的应用技术。免费培训结束后,由于有了技能,她被连南美莲华礼服有限公司正式招用,由原来的杂工变成了现在的班组长,工资收入有1000多元,缓解了家里的经济压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参加这次的免费学习,让她开拓了视野,增强了信心,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试点工作初显成效
其实,在广东,正有越来越多像杨卫好一样的农村劳动力享受到免费培训的成果。据了解,为深入贯彻《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全面推进我省产业优化升级,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积极稳妥地推动“双转移”战略的实施,5月初广东在全省207所技校中先行组织22所技工学校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试点。试点学校经过近2个月的努力,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各试点学校当地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均已全面推开。
据了解,各试点学校针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每年未能继续升学的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和在岗的农民工等不同对象,通过多种渠道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宣传发动,将政策送到农民家中。有些试点学校还着手组织编写一些实用性强的简易教材,科学地选择培训模式,合理地安排培训时间。此外,试点学校还因地制宜,结合劳动力转移所在地产业结构的特点和区域特色,有针对性地开设计算机应用、电子电工、酒店服务、建筑、经济作物种植、畜牧业生产等数十个适用性强、就业率高的热门专业,通过校企联合、校校联合、校乡联合,以及送教下乡,送教进厂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多层次、多途径、多手段对农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对在岗职工进行技能提升,深受当地企业和农民的热烈欢迎。
以个性化和实用性的培训满足社会需要
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是针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每年未能继续升学的农村初高中毕业生、被征地农民、转产转业渔民、大龄劳动力、留守妇女劳动力、华侨农场(农垦)劳动力、有创业愿望和能力的未转移或返乡劳动力、在岗的农民工等开展包括初、中级职业资格培训,上岗适用技能、地方特色产业技能和灵活就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
各试点学校按照“以需定培,长短结合、以短为主”的原则选择性地开设长、短训班,或开设根据企业用工需要的定向班。学员培训结业后考取《广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职业技能培训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或单项技能证书,并由学校负责推荐就业。
另外,试点学校聘请了一些企业或行业的技术能手作为培训教师,并根据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水平层次,进行了分班分类教学,切实保证了培训的效果。这种多层次、多途径、多手段的培训方式切合了学员和企业的需要,深受欢迎。
将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转化为技能人才
当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三大转型”:产业结构由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向技术、知识密集型和重化工业产业为主升级转型;经济发展方式由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力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发展转型,我省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功能将按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进行重新布局和调整转型。这对优化劳动力素质和就业结构,对人口和劳动力策略提出了新的要求。
据了解,我省劳动力总体素质过低、技能人才不足,难以支撑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方式双转型。目前,我省城乡从业人员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74.9%,没有经过任何培训的占75.3%,人均受教育年限仅8.5年;农村劳动力82.3%只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84%未经过职业技能培训;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89.4%,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占95.9%。其中,技能劳动者数量仅占从业人员总量的16.7%,高技能人才数量占技能劳动者数量的比重只有15.61%。
技能人才不足导致我省珠三角产业升级缺乏支撑,并制约了山区及两翼承接和改造传统产业,难以避免重走珠三角发展低端产业的老路。因此,必须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将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转化为适应我省产业升级和现代经济发展方式的技能人才。
另外,加大劳动力技能培训有利于优化人口和劳动力技能素质结构,而45岁以下劳动力又是人力资源结构中的中坚力量,对全省45岁以下有劳动力能力的中青年农民提供一次免费技能培训,这对促使我省整体劳动力技能素质提升,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发展后劲,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必将产生长远的作用。
每年培训任务将翻一番多
历届省委、省政府都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工作,几年前就把这项工作列入“十项民心工程”,并在全省实施了“百万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工程”、“智力扶贫工程”、“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工程”和“农民工技能提升计划”。
按照省委、省政府“双转移”决定的要求,我省要力争到2012年组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360万人、转移就业600万人,未来五年我省农村劳动力每年转移就业任务将由目前的80万人增加到120万人,技能培训任务将增加到72万人,与目前每年技能培训任务相比翻了一番多。
据介绍,为了确保完成省委、省政府确立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新的目标任务,劳动保障部门建立了较完善的组织领导体系。省劳动保障厅成立了推进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专责小组,抽调专人开展工作,各级劳动保障部门都建立了“百万工程”与农民工培训工作领导小组、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领导小组,形成了省、市、县三级领导机构。建立了较完善的技能培训体系。全省以各级技工学校、就业训练中心为依托,联合社会职业培训力量,初步建立省、市、县、乡镇四级技能培训网络。建立较完善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能够为全省转移600万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配套的免费公共就业服务,同时建成了省、市、县(区)、街(镇)四级联通的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系统和远程见工系统,实现了网络互联、信息共享,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促进农村劳动力快速便捷地跨地区转移和就业。
链接
广东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全接触
广东省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的目标:
坚持长远规划、逐步推进,以产业升级转移为导向,进一步健全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工作体系,完善财政补贴政策和责任考核制度,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分层次、多形式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促进我省农村劳动力技能提升和稳定转移就业。力争到2012年,新增转移本省农村劳动力600万人,全省非农就业比重达到80%;转移前组织技能等级培训360万人,年均培训72万人;培训后考取单项职业技能、职业资格证书的比率不低于80%,就业率不低于85%,一年内稳定就业率达80%以上。
广东省一户一技能计划:
对本省每年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实行半年至3年的技工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或职业技能培训,使其取得初、中级以上职业资格;对35周岁以下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被征地农民开展3个月左右的单项或初级技能培训;对农村大龄劳动力、留守妇女劳动力开展1个月左右的适应性就业技能培训;对有创业愿望和能力的农村劳动力开展创业培训;对在岗农民工开展技能提升培训,使其进一步提高技能等级。未享受政府培训补贴已就业的农村劳动力,本人愿意返回户籍所在地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各地应安排其参加培训。对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和石灰岩地区、华侨农场(农垦)、革命老区劳动力和转产转业渔民,要优先安排其参加培训。
免费职业技能培训:
从2008年起,本省45周岁以下的农村中青年劳动力(含未转移和目前已在岗)可享受一次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含创业培训),由政府给予培训补贴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对农村贫困人口,给予培训期间的生活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