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2005年免征农业税3.515亿元
时间:2006-01-27 00:00
来源:南方日报
【字体:
大
中
小】
分享到:
去年起全省免征农业税,当年免征农业税3.515亿元,实现农业零税赋
综述
通过实地调查,记者得知,农民的零负担在广东已成现实。
农民负担在“十五”期间逐步减轻,直到2005年最后取消农业税,全省实现农业零税赋,领先于全国。
这些动作的背景是,广东地方财政可支配收入达2000亿元,基本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实力。
温家宝总理在谈到农村综合改革问题时曾表示,我们可能面临两种严重情况:一种是各种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卷土重来,农民负担出现反弹;一种是基层组织难以正常运转,无法履行应尽的职责。只有从体制机制上解决农村上层建筑的某些环节不适应经济基础的问题,才能最终走出“黄宗羲定律”的怪圈。这与取消农业税本身相比,任务更艰巨,意义更深远。
喜
从此一分不交
1月22日,邓槐尧作为村民小组组长,正在村道工地上帮着协调施工方与村民的关系。而他自己家里也是一个工地。院子中间堆着旧泥砖,一栋占地180平方米砖混结构的新房年前顺利封顶。这是取消农业税以后他比较高兴的一件事。
邓是高州市镇大岭村人,家里6口人,有4亩地,以种水稻和花生为生。茂名市正在推行泥砖改造房工程,邓拿到了4000元的补贴,又借了1万多元,终于拆了1980年建的泥砖房。看着新房子,他显得挺满意。
说起取消农业税,邓显得兴奋,他说,当然是好事,轻松多了!实际上,从2003年农村税费改革以后,他就不再交统筹、提留和各项附加税费了,只交农业税,加上高州水库收的水费,一年总共只交了50多元。
镇大岭村村支书邓良洲说,当地的农民减负工作从1999年开始,农民负担逐年减轻。虽然广东全省是2005年2月才宣布取消农业税,实际上村里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就不再收农业税了。从那时起,作为一个农民,邓槐尧已不用再给政府交一分钱。由于负担逐年减轻,他感觉取消农业税很自然。
2003年以前,邓家人平均上交各项税费超过100元,全家加起来超过700元。这对他来说,是个比较重的负担。他以2005年为例给记者算收入账:两造水稻,一年可以收获2000公斤,收入2800元。花生可以卖到1000多元。养了3头母猪,出售仔猪,仅能保本,没有收益。冬季由于缺水,地只好荒着。全家年收入不超过4000元,日子仍过得紧巴巴的。他说,现在没什么可抱怨的了,专心想办法赚钱吧。
忧
农资涨了一倍
高州新垌镇高星村农民吕豪今年70岁了,身体还很硬朗,照样下地干农活,总是笑呵呵的。他家有7人是农业户口,以种植香蕉、荔枝、龙眼为生。由于儿孙出门到东莞打工的不少,所以家里的收入比较可观,每人年平均收入可以达到近5000元。虽然农业税对他来说并不算是一项负担,但是他对取消农业税仍感到高兴:“不收了,一分钱都不收了。村里、管理区(高联管理区)、镇里都不收了!几千年啊,嘿,这一下皇粮国税就全免了,心里高兴。”
现在的负担主要是什么?吕豪算了算,主要还是价格上涨了的农资。以前一袋尿素60多元,现在涨了一倍。原来一瓶才1元多的农药,现在要卖5元多。而据有关方面统计,2005年1至11月经广东口岸进口成品油和肥料的平均价格分别上涨了32.6%和21.2%,国内农资价格也上涨了9.1%。高州市政府办公室的丁侃表示,农资价格上涨与取消农业税几乎同时,让一些农民直觉上判断是政府在农资上“找补”。新垌镇镇长袁忠焕很无辜地说,其实我们政府方面根本管不了农资价格,全由市场决定,我们从中一分钱也收不到的。吕豪笑说,我们现在对付的办法就是多养禽畜,用农家肥。
邓槐尧最大的负担是孩子的教育。他有4个孩子,一个大专一个高中两个小学。现在的农村小学实行一费制,负担有所下降——小学生每学期费用由原来的500多元下降到286元。但孩子多的家庭负担仍然较重,尤其是读到高中之后。
变
干部就是搞服务
由于干部不再向农民收钱,干群关系有明显改善。镇长袁焕忠来的时候,吕豪像见了老朋友一样笑得很开心。吕豪说,现在村里要筹款办事,如修水修路等等,主要是通过“一事一议”来解决。去年“7·19”水灾,村里大片农田被毁,为了修河堤,通过村民开会,决定按每亩152元筹资,很顺利地解决了。
而在镇大岭村,邓良洲说,现在“一事一议”也收不上钱。他指着村里6米宽的水泥村道说,修路主要靠老板们捐资。镇大岭村出门打工的多,这些人不乏当老板的,有的身家在千万元以上,村里的公共事业发展的资金基本要靠他们捐助来解决。镇大岭村计划6月装自来水,也是通过立项向上级筹到大部分的资金,缺口还得靠老板们捐。
新垌镇的老板没有镇大岭村多,该镇镇长袁焕忠表示,只能通过立项,向上级要钱,农民那里是一分钱也收不到的。谢鸡镇镇长黄燕云也觉得,以前干部成天下去就是收钱收粮,影响干群、党群关系。现在不收了,干部与农民皆大欢喜。现在干部就是搞服务。
邓良洲现在还有一点烦的就是,不收农业税后,地能生钱了,以前一些外出者现在回家要地,产生了一些纠纷,都闹到他那里去了。
以前曾在高州市政府办公室任职的钟平现在是石仔岭街道办事处主任,他说,2005年高州的上访数量下降了50%,干群矛盾明显缓解。剩下的50%中大部分也是争地纠纷导致的。
农民负担没有了,但乡镇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财政压力。
新垌镇政府满编是52人,现实有工作人员50人。在税费改革前,最多的时候超过100人。镇长袁焕忠说,财政只负责在编人员的工资,福利还得自己解决。
谢鸡镇以前统筹、特产税、农业税可以收近600万元/年。现在这些钱全没了,市财政发工资27万元/年,省里转移支付30万元/年。只有精打细算过日子。谢鸡镇的政府人员也由100多人减到现在的45人。
评说“十五”
点评者:谢悦新 省农业厅厅长
“十五”期间,我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重要方针,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大力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同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标,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1月10日全国人大代表视察团汇报讲话摘录)
数说“十五”
2003.7.1前
106.93元:2003年7月1日之前,全省农民人均每年负担106.93元。
2003.7.1起
17.4元:2003年7月1日起,我省全面取消了面向农民征收的各种费,只征收税率为6%的农业税,全省农民人均每年负担减少为17.4元,人均减负89.53元。
2004年起
6.77元:2004年起,珠三角地区免征农业税,其它地区农业税税率由6%降到3%,农民人均年负担减少到6.77元。
2005.1.1起
0元:2005年1月1日起,我省全面免征农业税,当年免征农业税3.515亿元,全省农民实现了农业零税赋。